中国智能建筑(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以后好就业吗)

1. 中国智能建筑,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以后好就业吗?

好就业。内蒙古工业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所前景看好的工业性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大学,发展前景,就业渠道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非常看好,从建校以来就业趋势来看,一直走高。近几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学更加注重就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了智能建造专业的发展。

中国智能建筑(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以后好就业吗)

2. 什么叫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及相关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也有其他学者定义为“以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不同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为目的,构建项目建造和运行的智慧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改进和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模式”。

综上所述,智能建造是为适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是培养推动我国智能智慧项目建设所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新工科专业。

3. 人工智能的出现真的会导致大多数人失业吗?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的到来,将会使很多人出生即失业,99%人将沦为无用阶级,生命体将有可能突破有机世界的限制,甚至,人有可能完全变成非有机的生命形态。这一系列的变革将如何产生和发展?在「造就·未来大会」上,他就这个话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造就Talk第192位讲者:尤瓦尔·赫拉利

《未来简史》作者

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将面对的不仅仅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而且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关于生命本身的一场变革。

四十亿年来,地球生物进化的准则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物竞天择。不管你是一个蘑菇、一只长颈鹿,还是一个智人,我们所有的生命进化都由该准则来决定。

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两百年,物竞天择的法则有可能被颠覆,我们不愿意再等几十万年,让自然来做这个选择。

我们将智能,转化成进化的基础原则,我们会用各类云计算来决定我们的“智能设计”,而这些“智能设计”又将会控制我们未来的生命体,那些生命体有可能突破现有有机世界的限制,可能会超越我们想象的极限。

变革将如何发生?

那么这场最伟大的变革将会如何发生?

我们又会看到哪些生命本源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会有三大主要方法去让我们控制生命,这三种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第一个方法是生物工程。通过生物工程加速自然选择,使之改变我们的外貌、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行为方式……这是第一个也是最为保守的一个方式。

当下,我们已不愿意再等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来让自然的选择或者基因的变异来做进化,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来加速人类自身,我们要刻意的(主动的)去改变大脑内部的结构和DNA,来改变整个身体的构造。

现在,有些人希望可以像升级手机、电脑那样,提高和升级人类。而我们也有了全新的技术可以去实现这些,比如说,从可以发荧光的水母当中提取一个基因,将它放到一只兔子身上,你就会看到一只可以发出荧光的兔子。

从技术上来说,这也可以在人类身上实现。你可以在一个人类的胚胎上植入一个会发荧光的水母的基因,你会得到一个发荧光的人。这听上去似乎像艺术,而不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但是这种根本的原则却可以为我们所用,以来改变其他那些更为重要的人类特质。

第二个方法更为激进,就是将生物与科技结合起来,将我们自己有机的身体,去和一些非有机的部分结合,比如说仿真的手、仿真的腿、仿真的眼睛等等,这听上去可能像科幻小说,但是已经实现了。

比如说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张真实的突变,由于遭遇事故,这个人失去了两个手臂,接下来他被装上了一双仿生手臂,而且可以通过意念来控制。他们只要脑子里想“举手”,手就会真的举起来。

这个信号来自于他们的大脑,再通过电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读,再把它转化成机械手臂的各种活动。

第三个方法最为激进,就是打造一个完全非生物的形态,取代有机状态。

到目前为止,这些仿生的手臂,还不能够完全取代我们自己的有机手臂,但这也是一个开始。

人类的双手在几十万年、甚至是几百万年以来,形态和功能都没有什么改变和升级。

但是有了仿生手臂之后,你可以进行升级换代,你可以像换智能手机一样,每过几年换一次。而且这样子的手臂,它会更加有力量,能比我们自己的双手做更多的事情。

你可以有四个、六个、八个手臂,甚至是变成“千手观音”。

你可以将这个手臂从身体上撤下来,让它去做别的事情。比如我可以站在这里,但我的手臂待在旅馆,或者是在洗碗,或者在做任何其它的事情。

在半器械人的方式中,我们把有机和无机进行了结合,能够突破人类目前的很多生理限制但是这种方法还不是那么激进,因为控制中心依然在我们的有机大脑中。

打造完全独立的非有机生命体

而最为激进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智能打造完全的非有机的生物形态,甚至,有机大脑的这个控制中心也可以完全取代,这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生命。

我们知道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惊人,很多东西在十年、二十年前,还被认为是电脑和AI永远不能够做到,或者没有办法做得比人做得更好的,像开车,或者是打败围棋冠军,但是现在他们都做到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一两个世纪当中,也完全有可能诞生由AI控制的、独立的、非有机的生命形态。

这将是我们40亿年的有机生命进化历史中一个全新的东西。他们不受有机生命化学这些大原则的控制,也不一定拥有意识。

在科幻作品当中我们通常会把意识和智能搞混。

很多科幻电影和小说都认为一旦电脑或者机器人有了足够的智能之后,他们也会产生意识、产生七情六欲,要不就是机器人爱上科学家,要不就是科学家爱上了机器人,最后还免不了有一场杀戮。

智能不等于意识

但真实的情况是,智能和意识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意识是感受事物的能力,是一种能够感受痛苦、快乐、爱情、仇恨、生气、恐惧的主观经验。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类和其它所有哺乳动物的智能和意识是在一起的,我们是通过各种感受去解决问题的。

虽然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领域有这么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他们会具备意识。

所以,我觉得接下来这些计算机,它可能会继续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相异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方式,继续发展它的智能,无论它有没有意识。

而一旦我们发展出了这些非有机的生物体,他们开始蔓延了,我们有可能会看到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那就是冲出地球。

40亿年以来,我们所有的生命体都仅限于在地球上生存,没有任何一个有机体,有办法离开地球,去征服或者去殖民另外的任何行星。

自然选择使得我们具备了一种适应于地球这种生存环境的能力,但以我们的状况要去月球,要去别的空间,就很难发展出另外一种适应的能力。

而如果是非有机的生命体,那就简单得多了。比如说是一个高智能的机器人,把它放在另外的一个星球上,那要比把一个人放在那个星球上容易得多。

在一些科幻电影里,人类坐上了太空飞船冲出地球,去到另外一个星球,在那边生活下来,进行殖民,这个只是我们的想像而已。

我们可能在下一个世纪去到不同的星球去做一些探索,但是这件事不一定是由人类来完成的,很有可能是由人工智能来完成的。

永生将引发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平等

最后呢,还有一场非常大的革命,死亡的性质在未来可能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在整个人类的历史当中,死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无论是何种神话学,都告诉我们人类会死,动物也会死,因为神是这么安排的。甚至,宇宙定律就是这样子的。我们只能服从。

但是在未来,科技很有可能重新定义死亡,它将不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宿命,因为上帝这么说,自然这么安排,所以我们一定会死,而很可能变成另外一种有望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科学家经常说,每一种技术性的问题,都会有一种技术性的解决方案,只要一旦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我们必然有办法去解决这些技术性的问题。

所以21世纪最最重要的一个科研项目,可能就会是怎么样运用所有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新领域的技术去克服衰老和死亡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想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幻小说了。

谷歌成立了一个叫做Calico的分公司,它的使命就是解决人类死亡的问题,你用不着等着上帝的安排,等着牧师告诉你怎么去做,现在,你的命运,你的死亡,掌握在这些工程师的手里面,可能未来有一天他们会解决这样的一个技术性的难题。

到了那一天,死亡可能就不再是人类最大的平等条件,而会变成一个最大的分歧。

目前来说,死是人人平等的一件事。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穷人是如何让自己心里稍微好受一些的呢?他们可以这么想:不管有钱人现在怎么样,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死。即使是地球上最有钱有势的人,他们也会死。

但是你想象一下未来: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世界会怎样?

到那时我们医疗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可以解决所有衰老带来的问题,但是成本非常昂贵,绝大多数付不起钱的人还是会继续老去,但是有钱的人,他们可以保持富有,保持年轻,保持美貌,那么社会大众会不会愤怒?

如果愤怒的话,我相信这种情绪会相当的激烈。

如何避免沦为无用阶级?

上面讲到许多神奇的新技术,以及那会对我们人的生命带来何种影响。接下来我想讲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影响。

其实出现这么多的新技术,就会带来一种危险,那就是一些人可能成为超人,甚至是智神。但其他绝大部分的人,则沦为一种新的阶级,叫做无用阶级,就像19世纪工业革命创建了一个叫做城市无产者的新阶级一样。阶级斗争贯穿于整个19和20世纪的历史,尤其是城市无产阶级,他们的愤怒和恐惧导致了一系列的革命。

在未来,我相信会出现一个庞大的新阶级,即无用阶级。这个阶级的人,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政治话语权,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比不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比如出租车司机、卡车司机,会被无人驾驶汽车所取代。医生会被机器人医生所取代,甚至连老师也变成机器人。

那么这几十亿人到时候将何去何从?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就出现在21世纪,我们现在就要思考如何应对它,而不是等到三四十年后再去想。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要思考自己的孩子这一代人,他们应该上哪些课,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避免失业。

可问题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三十年后的劳动力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2050年的劳动力市场将今非昔比,除此之外其他的全都是猜测。所以史上第一次,我们根本不知道将来需要掌握何种技能,不知道要怎样培养我们的孩子。

可能最保险的一种教育方式,或者说投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保持一种高的应变力。如果只让孩子专研一门技术,或者局限在某一个领域里,那将来他们的日子就会非常的难过。

将来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方向就是要学会灵活,要懂得应变,要能够持续地学习,否则就会被淘汰。

人类向技术交权

人类社会很可能面临一种新的威胁,就是权力的转移。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积累自己的权势,并且把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但是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内,人类往日把持的这些权力将第一次移交出去,不再由我们来控制,而是由算法和人工智能去掌握。

一开始或许只是些非常简单的方面,比如说你想在城市里找到某一条道路,想知道怎么样去到某个地方。如果是几十年前的话,你会怎么做?你可能要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路的技能,还有自己的一些直觉,去判断该往左还是往右走。

但是现在呢,我们靠智能手机和GPS系统。可能你自己的直觉是往左走,但是最后还是按照手机告诉你的往右走,那你就把这个指路权就交给了手机。就这样,我们慢慢地把权力交了出去。

依靠人工智能来指路还是小事情。但是二三十后,他们会帮我们做出人生的一些重大抉择,比如去哪儿学习,要跟谁结婚,到时候人们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大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和算法。

另外还有一个危险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人类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破坏了环境,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很多时候都可以归结成大自然的失误,但现在更大程度上是人为失误,包括我们使用的许多技术。

眼下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种比较现实的这个方法,就是停止经济增长。但是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政府愿意这么做,对吧?对于这些国家,对于这些政府来说,经济增长是他们所做的最大一项承诺,是他们要追求的首要目标。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政府,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经济。

如果一个政府故意去叫停经济的增长,这个政府很有可能就下台了。那么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够两者兼得?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减缓气候的变化,这将是21世纪最大的一个难题。

到时候,人类反过头来还是会求助技术,把它当成救命稻草,想要去继续研发出更好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权力与幸福

最后我前面已经讲到了许多关于新的技术、新的能力、新的权力,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那么我还想再来讲一个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幸福和痛苦。因为这里面是有一层非常复杂的关系。

权力和幸福是复杂的关系。

人类通常都有这样子的一种印象,那就是权力是得到幸福的一个关键。权力可以让我们去解决各自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获得幸福。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地追寻权力。

但是当我们真的去看一下历史的发展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现象,那就是人类的确是非常擅长获取和积累权力,但是却并不擅长将这种权力转化为幸福感。

我们现在已经比石器时代的人们有权力几千倍,但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比石器时代高这么多,这主要是由两大原则造成的。

首先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他的期待,而不是取决于他的条件。

你之所以满意和高兴,是因为你的期待得到了满足。但问题是,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虽然人们的生存的条件比以往要好得多,但却依然感到失落,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期望,而这些期望还没有被满足。

从更深的层面来讲,人的大脑最为基础的一个反应是当他得到乐趣的时候,他不会觉得满足,而是会想要更多。无论我们取得了什么,无论我们现在感到多愉悦,我们对此的反应都是渴求更多。

在21世纪,只要这个欲望不断地持续下去,无论我们取得的成就有多大,无论我们所获得的权力有多大,都不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的满意和快乐。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权力转化为我们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所以到最后,即使我们成为了上帝,拥有了破坏和创造的权力,但是我们依然会感到非常不满意,我们将成为欲求不满、郁郁寡欢的上帝。

以上我讲了一些今后有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一些我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危险,这都是在接下来的几世纪当中有可能会发生的。

但是我想要强调的是,我所说的这些东西并不都是决定论的。

技术从来都不是决定论的。

我们不能够停下技术发展的步伐,即使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恐惧,害怕人工智能比人更有权力、更加聪明,我们不能够来停止对电脑或者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这是不会发生的。

就算是一个国家因为觉得危险而停止了所有对于AI的研究,其他的国家依然会这么去做。所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无法阻止的。

我们开发出了某一个特定的技术,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用它来做特定的事情。你可以用相同的技术来做很多完全不同的事情,满足不同的目的。

在之前的历史当中,比如说20世纪,同样是火车、电力、无线电和汽车的技术,我们可以用来打造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或者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或者是法西斯的社会,这些社会都使用火车,都使用电力,只是他们使用的方法是不同。

同样的,到了21世纪,我们不断去开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但是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打造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社会。

虽然人类社会有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分层,出现只有少数的精英可以享受所有的权力、财富和由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好处和福祉,占人口绝大部分的无用阶级会丧失经济价值和政治话语权的状况。

但我们也还是可以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好处能得到尽可能平等的分享,人人都能够享有,而不仅仅是赋权于少数的精英阶层。

如果你不喜欢我刚才所说的,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这些情景,甚至感到有一点害怕的话,那么你依然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未来。

谢谢!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4. 我们可以完全信任人工智能吗?

谢谢邀请。

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类似的争议。回答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几位大咖的观点:①霍金:“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

早在2014年的时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就说“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

霍金认为,虽然目前人类只拥有比较原始的人工智能,但是已经可以初步看到人工智能非常有用。这样一来,人类势必对人工智能会不断地开发下去。而所谓“智能”,总有一天,会达到可以脱离人类自行发展的程度。

到那个时候,它就可以拥有许多连人类都不掌握的技术。比如说——重新改造自己,并以无法预见的加速度成长。可以想见,这样的人工智能将拥有大大快于人类的成长速度。

如此发展,总有一天,人类将不能与之竞争。

并最终,将会被代替。

②埃隆·马斯克: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

继乔布斯之后美国科技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SpaceX的创始人/特斯拉的CEO马斯克也认为:

“如果让我猜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我认为是人工智能。我认为人类应对人工智能保持万分警惕。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

但是,这位硅谷大佬相对于霍金仿佛更务实一些。

他深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诱惑力太大,自己可以不研究,却没办法阻止别人研究。因此,他创立了一家公司“Open AI”,目标是在可控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开发人工智能的力量,并且会把成果开源共享给所有人。

嗯,果然是土豪思维。

③比尔盖茨: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

微软公司曾经做过一个在推特上具有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Tay。

类似后来苹果手机里会唠嗑的Siri,但是比Siri还要“智能”和公开,不局限于单个用户的手机,而是在公开平台上聊天。

先看看Siri的聊天:

Tay被设定成十几岁的女孩。主要目标受众是18岁至24岁的青少年。Tay基于Twitter和Kik等社交平台,根据用户的网名、性别、感情状况等个人信息,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聊天服务。

只要其他用户@了TayandYou后,她就会分析用户的基本信息。然后得到Tay的回复。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Tay会在与人们的交流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智能。

刚上线的时候Tay还是个乖乖女。

结果广大的网民认识到Tay的学习能力之后,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对话。然后在上线不到24小时内,Tay就被人类彻底“教坏”。成为一个集反犹太人、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于一身的“不良少女”。

所以Tay只上线不到一天,就立刻被紧急撤回了。

因此,比尔盖茨表态,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

④扎克伯格:人工智能威胁论,简直就是杞人忧天。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认为:现在就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未免是杞人忧天了。

就像200年前人们担心有飞机了以后,飞机坠毁怎么办一样。如果那时的人类过于担心这个问题,也许今天的我们就没有飞机了。如果我们过度担忧人工智能,将阻碍人类科技的进步。而我们本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让世界更美好。

以上,就是部分大咖对人工智能不同的看法。

除此之外,微博、头条、知乎、豆瓣等平台也有过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争论。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机器人开发公司——隶属于Alphabet(就是那个制造出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的谷歌公司)旗下的机器人工程技术开发公司:波士顿动力。研发过众多令人惊艳的机器人设备。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波士顿动力公司对机器人进行的“测评”视频又引发了一轮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担忧和讨论。

动图为视频节选:测试人员让机器人进行搬运等劳动,并以暴力方式不断攻击和挑衅。

然后……画风突然变成了这样:

没错,受到各种欺凌之后,机器人突然“揭竿而起”了。

且不论这个视频是不是有娱乐成分,剧情已经让人类感觉不适和惊恐。广大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那么,回到今天的提问,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完全信任人工智能吗?首先,需要对人工智智能做一个分类。

人工智能可以分成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强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智能玩咖)

提问中“我们可以完全信任人工智能吗?”信任两个字,已经将人工智能当做独立或半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提问问题中定义的人工智能应该已经是指“强/超强人工智能阶段”

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原始的阶段,主要用途还是辅助改善人类生活(如扫地机)。

但是,无论是哪个阶段,完全信任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俨然已是一大趋势,并进入产业化阶段。作为一种可预见的广泛应用,在人类运用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即便是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相依的风险管控机制和立法不可或缺。例如,数据的安全性、技术的成熟度、赋能产业的安全性(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等。现在,各界已经有许多对人工智能开发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和管控的发声和研究。

(图片来源: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研究报告,需要下载报告可以看文末分享下载方式)

而就所列举的各位大咖以及网络上的普遍争议,也许,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智商完全高于人类的——所谓“强人工智能”甚至“超强人工智能”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计算机不仅是用来研究人的思维的一种工具;相反,只要运行适当的程序,计算机本身就是有思维的。”

也就是说,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人)。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

有和生物一样的思维能力和各种本能,比如生存和安全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一种新的文明。

而关于“强人工智能”甚至“超强人工智能”距离我们还有多远的争论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可以说已经持续了50多年。

早在1962年的时候,人工智能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西蒙教授就曾经这样断言:“25年内,计算机将完成人的所有工作”

但是直到今天,55年已经过去,这个断言还远没有实现。

1970年,另外一位人工智能先驱麻省理工大学的马文.明斯基教授说:“在3到8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能有一台人类平均智能的计算机”

现在又是50年过去了,也依然未果。

随后在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都开始大相聚发力。又给人又给钱的发展能够像人一样推理的机器。

至今,30年过去了,也并没有完成。

到了近年,关于类似事情的讨论也没有停止。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

库兹韦尔写的《奇点临近》提到:2045年,生物人将不存在。人类将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永生。

其中提到的指数规律理论成为了反对人工智能的人的重要依据。很有可能我们发展出了强人工智能,但是却没有手段限制它。

因此《奇点临近》被当做圣经,理所当然的大卖特卖。

由于这本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他的计算机科学界泰斗终于坐不住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教授斯图尔特•罗素在2015年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把奇点理论狠狠批评了一顿。因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并不符合指数规律。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其实还是只能做出看起来智能的机器。属于不能自主逻辑思考的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到现在发展60多年直到现在也依旧处于“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的阶段。

所以,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与信心携行。认识到人工智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积极预控其中的风险。并且认识到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完全不会威胁人类,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也远远没有跟上预言中的进度。

最后

如果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欢迎看楼主的头条分享《霍金: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140份人工智能行业报告热门分享》

https://www.toutiao.com/i6707418221806354957/

140份最新的人工智能领域报告免费获取。

参考资料:

霍金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使人类灭绝

http://news.ifeng.com/a/20141203/42633344_0.shtml

比尔·盖茨: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

http://tech.163.com/15/0129/05/AH3Q194F00094P0U.html

严肃《人工智能打脸史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22308

为什么有很多名人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64852

马斯克都投资的硅谷最神秘人工智能公司在干什么

http://it.sohu.com/20161212/n475612661.shtml

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吗?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895

5.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怎么样?

让我来揭晓这个五年内投资不少于800亿元,引进1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的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怎么样的答案~~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是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是以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相关的机器人核心技术,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发、智造、运营为业务内容的科技型公司。

一、人才济济,注定不凡

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创新作为驱动力,汇聚天下人才,努力把知识力量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截至2019年8月31日,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600项,研发人才团队规模1840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 35%。

全体博智林人勠力同心,铸牢开拓之“魂”。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做时代的“拓荒人”。

二、做“大而全”的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极端碎片化,碧桂园集团将机器人产业资源整合,打造从机器人人才培养、核心技术和本体研发,到核心零部件和本体生产制造、各类场景系统集成和实践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博智林不只是建一个园区,招商引资让企业进来。博智林机器人会在机器人谷内有产业链布局。此外,里面还会有园中园孵化,让创新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参与进来,通过孵化成长,然后再加入到他们的供应链当中。

三、机器人餐厅,打造智慧餐饮

机器人餐厅不再聘请人类工作人员,由机器人下单、端菜、炒菜、做饭等,全方位满足不同客层的消费需求,打造智慧餐饮的新典范。

每间餐厅有几十个机器人,每个机器人都用大厨教会它做一个菜,制造几万个机器人,在中国做中餐厅,也可能推广到香港、欧美乃至全世界,餐饮和高科技结合。

6. 世界第一大智能大厦?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大厦是“都市办公大楼”(City Place Building)。

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由美国康涅狄格州福德市的旧金山金融大厦改建而成的,这标志着智能建筑发展的起步。

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对一座旧式大楼进行了改造。有关部门对这座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以及防盗等设备都采用了计算机进行监控,并且为客户开设了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和资料检索等各种信息服务。这幢大楼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

1985年,日本也建造了日本电话电报智能大楼。我国的第一座智能大楼,是位于广州的广东国际大厦。此后,“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据统计,到1995年,美国已拥有上万座“智能建筑”;到21世纪初,日本将会有65%的建筑物实现智能化。

7. 智能建造通俗的讲是什么?

智能建造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及相关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也有其他学者定义为“以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不同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为目的,构建项目建造和运行的智慧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改进和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模式”。

综上所述,智能建造是为适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是培养推动我国智能智慧项目建设所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新工科专业。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81)
温文尔雅(柔中带刚是什么性格)
上一篇 2023年11月27日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在杭州和生活在金
下一篇 2023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 午夜凶梦(有什么好看的国产恐怖片)

    2、《黑楼孤魂》讲述了录音师霍峰和女演员于红在一座旧楼里录制特效时,被奇怪的声音带到了阴森恐怖的地下室,从而发现了“文革”时的一起谋杀案,并追查真相的故事。...

    2023年11月01日
  • 枫叶龟好养吗(有什么陆生龟可以饲养)

    9.齿缘龟:中国:云南南部与广西。国外印度东北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2023年11月01日
  • 养颜酒(保健酒有什么好处)

    现在保健酒的种类繁多,这些保健酒的共同特征就是以高度白酒加入各种中药材浸泡而成,在酿造工艺上极其简单。我们知道保健酒虽然加入了中药成分,但始终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只是为了防范于未然,强健身体,每日适量饮用,既能及时摄取从膳食中不能充分提...

    2023年11月05日
  • 江淮和悦多少钱(江淮和悦RS18标准型的这部车怎么样)

    在动力方面,和悦RS四款配置均搭载了三菱4G93D直列4缸16气门1.8L排量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5kw/6500rpm,最大扭矩为165Nm/5000rpm。...

    2023年11月05日
  •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高中和初中英语语法有什么不同)

    高中和初中英语语法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1.难度增加:高中英语语法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加复杂和深入。高中的语法内容可能包括更多的时态、语气、语态等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2.语法范围扩大:高中英语语法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从句、虚拟语气...

    2023年11月11日
  • 浙江枫桥(枫桥夜泊写到西湖没有)

    《枫桥夜泊》是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江枫渔火”的“江”指苏州河,“姑苏城外”的“姑苏”是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2023年11月15日
  • 答案茶(来杯奶茶不要奶不要茶答案是什么)

    这句话在网络上是搞笑的话,不要奶不要茶只要啵啵可以吗?或者来杯奶茶,不要奶不要茶,全部加红豆。这是想喝奶茶又想减肥姑娘们的心声。...

    2023年11月16日
  • 肤速宁(脸部过敏了怎么办)

    在这里,魔女心经作为一个敏感体质的过来人,分享一些个人经验。脸部过敏,除了停用日常护肤品,去看医生之外,自己在生活里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2023年11月19日
  • 淄博交警(淄博老太迷路4名交警接力送老人回家)

    我一直痛恨酒驾的!我始终不明白,喝了二两猫尿为什么偏偏再去开车?你可以不爱惜自己生命,但不能威胁别人的生命安全!自杀方式很多,跳楼上吊喝农药,何必去开车呢?喝酒前是个人,醉酒后成大神!一次酒驾,终生禁驾!一次醉驾,无期徒刑!...

    2023年11月20日
  • 齐齐哈尔电视台(王濛退役后去了哪里)

    据说,王濛在2014年受伤之后就提交了退役申请,但队里一直没给批,严格来说王濛还不能算正式退役。但所有人都知道,王濛已经远离冰场,远离这个带个她无限荣耀与伤痛的地方。...

    2023年11月2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