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保卫战(为什么张辽800能打的孙权10万大军满地找牙)

1. 牙齿保卫战,为什么张辽800能打的孙权10万大军满地找牙?

【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威震逍遥津】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原创,严禁抄袭剽窃。

【张辽其人其事】

刘备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三国志》合写《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曹操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陈寿《三国志•魏书》合写一传,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张辽山西雁门马邑人士,祖上是马邑商人聂壹,聂壹献策汉相王恢,以马邑城为诱饵围歼匈奴单于。由于,保密工作不严而消息泄露,匈奴单于10万铁骑撤退,马邑之围功亏一篑。汉武帝斩王恢以向天下谢罪,聂壹后裔为避祸而改姓张。张辽年轻的时候,在郡里做个小吏。东汉末年,并州(山西太原一带)刺史丁原觉得张辽武力过人,召为跟班从事,派遣张辽带兵进京。大将军何进派张辽到河北募兵,招募千余人而回来,何进兵败被杀,张辽以兵马归属了董卓。董卓败亡,以兵马归属吕布,升迁为骑都尉(骑兵团长)。吕布被李榷所败,跟随吕布东奔徐州,做了鲁郡国相,时年28岁。

曹操在下邳击败吕布,张辽率其部众投降,曹操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屡立战功,升迁为“裨”将军。袁绍战败之后,曹操派遣张辽平定鲁国各县,和夏侯渊包围昌豨于东海,围困几个月粮草将尽,商议退兵之事,张辽对夏侯渊说:“这么多天来,每次围攻东海,昌豨都以异样的眼神看我。再说,城上射出的箭也越来越少,这必然是昌豨内心犹豫迟疑,所以不肯力战。我想把话给昌豨挑明了,试探一下能不能诱降昌豨?”就派人向昌豨传话说:“昌将军有什么想法,使者可以传达给张辽。”

昌豨果然下城来和张辽对话,张辽对昌豨说:“曹公神武,以德行怀柔天下,先归顺者受大奖。”昌豨就诈降了,张辽独自一人上三公山,到昌豨家里去拜访他和其妻。昌豨非常高兴,随后就真的投降了曹操。曹操召回张辽述职,责备张辽说:“你的这种行为,可不是大将所为呀!诈降是很危险的事情,弄不好连你小命都没了。”张辽称谢说:“曹公威名信义著于四海,张辽奉行曹公的旨意,昌豨必然不敢加害。”

张辽跟随曹操北征袁尚、袁谭于黎阳,多有战功,行使中坚将军的权力。跟随曹操在邺城攻打袁尚,袁尚坚守邺城而城不破。曹操回还许昌之时,派遣张辽、乐进攻克阴安,迁徙阴安的百姓到河南。再次跟随曹操进攻邺城,失去百姓支持的邺城被攻克,张辽率军进攻赵地、常山,招降缘山地区的各路山贼土匪,以及黑山地区的孙轻等部众。跟随曹操讨伐袁谭,袁谭军败,张辽帅兵平定渤海之滨,击破辽东贼寇柳毅等部众。张辽回到邺城的时候,曹操亲自出来迎接,封张辽为荡寇将军。

袁尚逃入东北柳城,并且联合匈奴蹋顿单于。张辽跟随曹操征讨袁尚根据地柳城,正好遇到了支援袁尚的匈奴骑兵。张辽意气风发,劝说曹操进攻匈奴,曹操夸奖张辽“壮哉”,亲自把军麾(指挥旗)授予张辽,张辽率军攻击匈奴骑兵,大破了匈奴骑兵,斩杀了蹋顿单于。曹操南征荆州之时,张辽率军平定江夏各县,回还屯兵在临颍,封为都亭侯。陈兰、梅成以六个县叛乱,曹操派遣于禁、臧霸帅兵讨伐梅成,张辽督师张郃、牛盖等人讨伐陈兰。

梅成向于禁诈降,于禁就回来了,梅成随后率领他的部队和陈兰会合,然后全部转入灊qian山(潜山在安徽)打游击。灊山有天柱山,方圆20多里,山大沟深道路狭小,陈兰部众在绝壁之上。张辽想进兵,诸将都说:“道路艰险兵力又少,很难用兵深入险境。”张辽对大家说:“此所谓一对一,勇敢者往前来,狭路相逢勇者胜!”张辽遂进兵扎营山下,登山而攻击叛军,斩杀了梅成、陈兰,尽收其部众。曹操评定诸将的战功,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加了张辽的食邑,假节钺。

【张辽威震逍遥津】

公元208年,曹操20多万大军,袭取了荆襄之地,刘琮投降曹操。孙权派鲁肃主动联合刘备,刘备出兵两万五千人,孙权出兵三万,分工协作在赤壁击败曹操。根据刘备和孙权的协议,刘备取荆襄九郡,孙权向北攻取九江、合肥。《三国志•吴主传》曹操败退赤壁之后,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陵,派遣乐进守卫襄阳。《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乐进传》都记载,曹操让张辽、乐进、李典屯兵七千守卫合肥。赤壁新败时,乐进在襄阳,乐进是怎么到的合肥,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抑或是《吴主传》记载错误,抑或是曹操觉得合肥重要,把乐进从襄阳调往合肥。

《三国志•张辽传》:“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三国志•乐进传》:“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

《三国志•吴主传》:“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当刘备袭取江夏、零陵、武陵、长沙、桂阳五郡之时,周瑜正在襄阳、南郡和曹仁作战,曹仁手下将领在夷陵包围了甘宁。吕蒙献计:留下凌统以抗拒曹仁,以半数兵力救援甘宁,甘宁遂得救。孙权、张昭率领10万大军北上,孙权命张昭率兵攻取九江之当涂,孙权亲率兵进攻合肥。在一个多月内,张昭在九江用兵不利,孙权围攻合肥也没有攻克。所谓的孙权10万大军围攻合肥,是有很大的水分的,因为张昭在九江当涂分走了孙权一半兵力,孙权用以围攻合肥只有五六万人。

合肥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曹操命令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带兵七千人守卫合肥。曹操也知道孙权一定会来抢合肥,对于预料之中的合肥保卫战,曹操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并且写好了书信,装在锦囊之中。曹操准备征讨张鲁,派遣护军薛悌拿着锦囊书信前往合肥,把锦囊书信交给张辽,特别嘱咐薛悌传话说:“当孙权打过来的时候,锦囊才能打开。”不久,孙权率军就打过来了,张辽、乐进、李典、薛悌等人共同打开锦囊书信,上面写的大致意思是:“当孙权大军到的时候,张辽、李典二人出城迎战,乐进守卫合肥,薛悌护军不能出战。”

看完曹操的锦囊书信,大家都有点蒙圈疑惑,不明白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张辽对大家说:“曹公远在千里之外,如果等待曹公救援,孙权就把合肥攻破了。曹公的意思是让我们团结合作,趁着孙权大军刚来而立足未稳,我军集结精锐出击孙权,打击孙权大军锐气,提升我军的士气,然后我军才可以守住合肥,等待援军的到来。成败在此一战,各位还有什么疑虑吗?”李典认同张辽的意见,于是连夜选拔精兵强将,挑选了八百人,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准备第二天大战一场。

《三国志•吴主传》:“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张辽传》:“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第二天一大早,张辽披甲执锐和李典一起,率领着八百名敢死队就冲杀了出去。张辽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杀伤了吴军几十个人,斩杀了两名将领。张辽高呼着自己的名字,冲破了吴军的军垒,一下子就冲到了孙权的麾旗跟前。孙权大惊失色,孙权手下的官兵不知所措,孙权和部下赶快撤退到地势高的地方,长枪长戟围垒而自守。张辽在山坡下大骂孙权,激将孙权出战,孙权不敢动。稍微安定一下后,孙权看到张辽带的人不多,遂指挥吴军将张辽兵马团团团围住。

张辽率军左右突击,一直向前冲击,吴军的包围圈被打开了,张辽和几十个人冲出了重围。还被包围在吴军之中的几百人,大声的呼喊:“张将军不要我们了吗?”张辽又回马杀入军阵中,救出包围圈里的自己人,带着他们一阵猛冲猛打,在孙权的吴军面前所向披靡,吴军没有敢阻挡张辽者。张辽和数百名勇士,从早上冲杀到中午,挫伤了吴军的锐气,回到合肥城中加强城防工事,大家的心都安定了下来,各位将领都心服口服。孙权围攻合肥城十几天,无法攻克,曹操派遣张喜率骑兵前往救援合肥,孙权听到曹操的救兵就要来了,不得不放弃围城撤退。张辽乘机帅兵追杀孙权。

张辽勇猛很会打仗,张辽也能理解曹操锦囊妙计,七千人守卫合肥,面对号称10万的孙权大军,如果不先挫伤吴军的锐气,提升自己将士的勇气,合肥连10天都守不住。张辽率领八百名敢死队,出城冲击立足未稳的孙权大军,冲杀了半天时间打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严重挫伤了吴军的锐气,增强了七千魏军的信心和勇气,张辽在守城中指挥得当,抗住了孙权大军半个月的围攻,终于等到曹操派遣的援军到来。若说张辽打的孙权10万大军满地找牙,真的有点夸张,但是,张辽逍遥津一战,确实打出了威风和名气。

曹操夸奖张辽“壮勇”,加升张辽为征东将军。后来,曹操给合肥增加了两万多兵力,孙权二次攻打合肥而张辽岿然不动。再后来,关羽在樊城围攻曹仁,张辽率军增援,张辽军还没到,徐晃已经破解了关羽。曹丕称帝之后,晋升张辽为前将军,孙权又攻合肥,张辽复守卫合肥,加封张辽为都乡侯。曹丕派车把张辽的母亲接到许昌,让军民夹道欢迎。黄初二年,曹丕迁都洛阳,张辽到洛阳宫建始殿朝见,曹丕亲诏为张辽母亲建造府邸,封张辽晋阳侯食邑2600户。

参考书目《三国志》、《张辽传》、《吴主传》、《乐进传》《三国演义》等。

我说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牙齿保卫战(为什么张辽800能打的孙权10万大军满地找牙)

2. 于谦敬业的事迹?

于谦是明朝历史上, 最牛最牛的政治家之一, 无论人品, 和能力都是了不起的!

于谦的最大的贡献是北京保卫战胜利,

明朝皇帝朱祁镇同志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去北征蒙古,结果将国家二十几万的将士都在一场战争(土木堡事件)中死去,自己也被俘虏. 在北京城乱成一团,群龙无首; 投降之声占主流的情况下,于谦挺身而出,并且亲自领导大明, 打败了蒙古!

在土木堡事件以前明朝的猛人如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打的蒙古满地找牙. 明朝和蒙古之间,明朝一直处于攻势,而蒙古一直是守势! 土木堡以后, 攻势异势. 到明朝灭亡都没有能够完全扭转.

3. 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土木堡之变”乃是明朝中衰的标志,此役不仅导致京营主力和功勋、武将集团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朱祁镇自己也沦为了俘虏,彼时的明朝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幸有于谦力挽狂澜。那么,明英宗复辟、于谦被杀之后,瓦剌为何不卷土重来呢?其实并非瓦剌不想,而是不能也。

△“土木堡之变”时天下形势

也先取得“土木堡之变”的胜利,其实有一定偶然因素

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年仅八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天子虽然年幼,但内有太皇太后张氏管教,外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辅佐,初期倒也延续了“仁宣之治”的繁荣。然而,随着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先后去世,长期受到压制的宦官王振开始逐步掌权,终成巨患。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南侵,明英宗朱祁镇在权宦王振的蛊惑下率军亲征,而王振则成为了这路大军的实际掌控者,就连成国公朱勇在王振面前也要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也被其罚跪不起。然而,正是由于这位独断军政大权的王振,在接连犯下五个致命错误之后,导致了这场惨败。

1、错误之一:贸然出战,遭遇大败。在得知明朝大军抵达之后,也先见明军势大,遂收拢军队后撤,意图将明军诱入草原,利用骑兵优势攻击明军。镇守太监郭敬将也先后撤的消息上报后,大部分文臣武将均劝说明英宗撤兵,而王振则认为也先撤退是畏惧朝廷大军,竟然下令继续前行进攻,结果以步兵为主的明军先锋遭遇也先精锐骑兵,旋即遭遇大败。

2、错误之二:慌忙撤退,未战先衰。先锋虽然战败,但此时明朝的主力却足有也先七八倍之多,并非没有一战之力。然而,王振在接到前线战败的消息后,王振却立即下令军队撤退,直接导致军心士气大损。即使如此,也先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也不敢掉以轻心,只能远远缀在明军之后,而王振则令三万骑兵断后。

3、错误之三:屡变路线,兵困马乏。随着逐渐远离前线,王振见也先并未追击,便也放松了警惕,却又突发奇想,请求明英宗在退兵之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从而上演一出“衣锦还乡”。于是,朝廷大军并未按照原先经宣府、过怀来、入居庸关的路线返京,而是向南过蔚州从紫荆关入关。然而,大军向南走了一段之后,王振又担心大军过境会损坏自家的田园庄稼,因此又命令大军北返,重新按照原来的路线返京,就因为这段绕行,导致士兵疲惫不堪。结果被也先找到了时机,瓦剌大军立即对明军殿后的三万骑兵发动攻击,结果兵困马乏的明军被“杀掠殆尽”,此战直接导致明军开始狼狈的向居庸关急速撤退。

4、错误之四:立于危地,被断水源。8月13日,大军逃至土木堡,而也先则率领骑兵紧随在明军背后,同样来到了土木堡外围。一路逃亡,明军此时早已疲惫不堪,于是王振下令大军在土木堡修整。兵部尚书邝埜表示也先骑兵行军速度极快,土木堡虽然地势较高,但无泉缺水,不利于大军驻扎,因此建议大军加紧行军,尽快返回居庸关再做修整,但却被王振拒绝。也先见明军停步不前,遂派军队占据了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的河流,断绝了明军用水,饥渴难耐的明军挖井两丈仍无用水,派兵前去取水却被瓦剌军所阻,大军只好忍饥挨饿稍作休整。

5、错误之五:强敌在旁,自乱阵脚。次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不过对于吃掉明朝二十万大军,他仍然没有把握,于是便先遣使诈和,并主动率军撤退,用以麻痹明军。明英宗对于也先的求和未做怀疑,遣曹鼐起草诏书,与瓦剌议和。王振见双方已经罢兵,不等瓦剌军队远撤,便下令大军移营取水,大军移动之时,饥渴难耐的士兵再也难以保持阵型,大家一哄而起奔向河边,大军随即乱作一团。也先见状,立即挥军发动进攻,明军仓促之下顿时溃败。

经此一役,明朝二十万大军“伤居半,死者三之一”,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王振则被英宗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砸死,包括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在内的文武大臣、勋亲武将被杀五十二人。

于谦死后瓦剌为何不卷土重来,实在是实力、形势不允许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京中后,朝中顿时乱做一团,徐有贞甚至建议朝廷南迁避祸,幸有于谦等大臣力挽狂澜,立即抽调山东各地军队入京,调运通州粮草入京,并扶立明代宗朱祁钰继位,这才在北京保卫战中击败也先,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

那么,明英宗复辟、于谦被杀之后,瓦剌为何不卷土重来呢?其实有外因、内因两方面因素。

1、外因:瓦剌实力难敌明朝。正如前文所说,也先之所以能够大败明军,并非瓦剌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由于明军在王振指挥下自乱阵脚,这才给了也先机会。要知道,此时距离明朝立国才不过八十年而已,且经过“仁宣之治”国力正处于巅峰时期,而明军历经靖难之役和明成祖五次北伐的锻炼,停止对外征战才不过二十多年,战力虽有下降却也不至于难堪一战。这点从明朝遭遇土木堡惨败,却能够在北京保卫战中迅速重振士气,大败瓦剌便能看出来。如果是正面作战,瓦剌并非明军的对手。

△也先

2、内因之一:瓦剌内乱也先被杀。瓦剌的崛起,乃是由于鞑靼在明成祖北征中实力大损,以及明朝仁宣年间的战略收缩,崛起虽然迅速,但却根基不稳。而且,瓦剌在蒙元时期不过是黄金家族的姻亲而已,他们并没有过于显赫的历史,无法像黄金家族那样拥有威望和号召力,只能通过武力来征服蒙古各部,虽然通过与黄金家族后裔察合台汗国联姻,获得了一定号召力,但其内部统治仍然比较脆弱。而在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可汗脱脱不花与太师之间矛盾爆发,也先杀死脱脱不花自立为汗,直接激起了黄金家族及其拥护部落的反感,也先不得已之下向明朝称臣换取支持,结果明朝不仅不承认其为瓦剌可汗,还因称臣而导致声望大损。而也先的重臣阿剌知院又因求取太师之位而被拒绝,再加上与也先有杀子之仇,直接于景泰六年(1455年)发动叛乱杀死了也先。

△瓦剌最终分裂为四部

3、内因之二:瓦剌衰败鞑靼西进。也先死后,其子绰罗斯·阿马桑赤继位,结果有载景泰七年(1456年)入侵察合台汗国时后院起火,皇后哈尼木的儿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两兄弟发动叛乱,此次叛乱虽然失败,但瓦剌也就此实力大损。而在瓦剌衰败的同时,黄金家族后裔却在重新整合,并趁着瓦剌内乱之际趁机向西进攻,将瓦剌赶出了蒙古草原中部。衰败的瓦剌最终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分裂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终明一朝再也难现曾经的荣光。

正是由于明朝国力尚且强盛,再加上瓦剌在明英宗复辟之前便已经在内乱中开始衰败,而重新崛起的鞑靼又忙于和瓦剌争夺草原霸主地位,这才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卷土重来。

4. 国军士兵的标准装备是什么?

抗战期间,国军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装备标准就是没有标准,能有什么用什么。在卢沟桥事变中的29军,这个照片比较模糊,但是应该是看到基本的装备,步枪,刺刀,水壶,大刀。当时装备最好的中国军队是滇军。

旧中国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军队,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是各显神通,自己想办法,这样子就是各路军阀利用自己的能耐,自己想办法。有的比如阎锡山和张作霖,自己盖兵工厂,自己造,还有的是进口国外的产品,进口货比较多,比如29军以大刀队而闻名天下,但是在长城抗战后,29军占据平津利用这里的财源,29军进口了大量的武器,在卢沟桥事变前,29军的普通士兵的装备是步枪一支,刺刀一把,手榴弹4枚,子弹一般是每人200发,水壶一个,钢盔一顶。这些都是当时希望能够达到的装备,但是希望只是希望实际上没戏。这个是投入台儿庄的西北军,钢盔就没有了,步枪手榴弹还是能有的。当时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是这种布制的子弹袋,这种子弹袋有10个口袋,每个口袋放10发子弹,就是2个5发弹夹,一般是每个中国兵配发2条子弹袋,但是能不能盛满子弹就不知道了,老电影董存瑞里边,用小木棍塞满袋子冒充子弹的事不是胡编的。建川博物馆里边收集的中国军队的水壶,是瓷的。

这个标准一般是装备比较好的部队,象滇军是当时装备最好的中国军队,一个连还有9挺轻机枪,营还有重火器连,但是这种部队就是只有滇军才有,但是其他的地方军就没有这个水平了,象29军那样的都是好的,装备最差的川军是川造步枪,而且这些步枪很多膛线都磨平了。

而当时处于国军战斗序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装备情况是八路军稍微好一点,而新四军极差,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手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就是这样当时新四军成军时的1万多人,有枪4000余支。

图片来自网络。

5. 歪把子机枪真的是一款窝囊废武器吗?

我事故萨沙,我来回答。

复制我的文章。

老萨谈东瀛垃圾歪把子--大正十一年轻机枪(抗战轻兵器系列)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歪把子轻机枪是二战中日军的主力机枪,却也是整个二战期间,口碑最差的制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之所以如此之烂,说一千道一万又是岛国狭隘思维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还要感谢歪把子机枪,正是因为他的烂,才让国军在抗战中有一种可以完全压倒日军的武器,也就是制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各个方面,均在歪把子之上,包括歪把子轻机枪引以为自豪的精度。这也使得国军一线火力不至于太弱,在很多时候,勉强能够和日军对抗。下面就听老萨来说说。

诞生的背景

一战中,轻机枪已经开始在欧美各大列强中普遍使用。英国的刘易斯轻机枪,美国的勃朗宁BAR轻机枪,法国的绍沙轻机枪,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而一战中的日军,由于研发技术差劲,并没有装备轻机枪。缺少轻机枪的代价很明显,就是一线日军火力较弱,在进攻和防御中经常遭遇很大的伤亡。

一战中的1914年,日军和英军联手,攻打德军占领的青岛。日军以绝对兵力优势的2万3000之众(还有1500英军),攻打青岛德军3600人。日军还有火炮和军舰上的绝对优势,光是舰队就有大小军舰62艘(巡洋舰就有6艘之多),而德军仅有1艘巡洋舰,1艘鱼雷艇和4艘炮艇。

结果,青岛区区3000多德军,居然防守了62天之久。

此战中,日军地面部队的火力相当虚弱,完全被德军炮台压制。德军重机枪火力还是很厉害的,他们是防御一方,笨重的重机枪都在无需搬动。而日军的重机枪无法有效跟随进攻部队前进,又没有可以由单兵随身携带的轻机枪。在很多时候,日军只能依靠人海战强攻,这样一来不但进展极为缓慢,伤亡还惨重受。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英日联军的伤亡仍然大于德军。

一战结束以后的1918年,日军又参加了干涉俄国革命等一系列作战,出动了高达7万的大军,直到1922年才全部撤退回国。

在这些实战中,日军见识到了法军英军轻机枪的威力,也意识到了轻机枪的巨大作用能够。日本高层震惊之下,一致要求立即开始轻机枪的研发工作。

经过数年的研究,日本第一款实用性轻机枪,终于在日军从西伯利亚撤军的同年,也就是1922年研发成功。当时正是日本的大正第十一年,所以该款轻机枪被称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中国人俗称歪把子轻机枪。

可观来说,歪把子轻机枪在它诞生的时代,也就是1922年,并不算一款很垃圾的武器,属于性能中流的武器。大正十一式轻机枪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采用两脚架,这些都是当时的主流设计。

它是南部麒次郎中将的一个作品,这个南部麒次郎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勃朗宁,也是日本一战二战历史上,最有名的枪械设计师。

遗憾的是,这个日本勃朗宁和美国勃朗宁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他的作品不好,精品却不多。性能还算可以的主要是九二式重机枪(性能平平),百式冲锋枪(仅仅生产了3万把左右,别国制式冲锋枪都是最少50万把以上),而他的王八盒子(十四年式手枪),歪把子轻机枪都是非常烂的武器。

----------------------南部麒次郎发明了众多枪械,虽然精品不多,至少也是完全的日本本国研究和开发,这点就比完全靠仿造的中国强很多倍了。歪把子机枪,九二式重机枪,百式冲锋枪和王八盒子手枪是南部的代表作,也都是二战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

南部麒次郎发明歪把子轻机枪时候,已经是中将军衔,年龄也有53岁,是东京炮兵工厂的厂长。

2年后,南部麒次郎就退役了。因为年轻时候专注以枪械的实验,他晚年听力全失,基本聋了,这点倒是和AK47自动步枪的作者卡拉什尼科夫一样!

可以说,歪把子轻机枪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供弹方式,也就是漏洞供弹。

而歪把子轻机枪几乎所有的问题,也都来自于他的供弹方式!

实事求是的说,漏斗式供弹这种方式,在理论上来说并不是落后的,甚至可以说是颇有新意,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理念。

漏斗式供弹,就是一个酷似漏斗的供弹结构,上面用一个压弹板压住子弹,漏斗里面叠加放置一排排弹排。射击时候,通过压弹板的压力,将一排排的弹排压入弹仓,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排会被压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排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

从理论上来说,射击副手只要能够保证不断的向漏斗放弹排,就能保证持续的射击。

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而已。

当时世界上也有几个国家的设计师,曾经试验过漏斗式供弹,比如苏联的DP机枪,美国和法国的一些机枪,但并没有一个国家将这种设计的轻机枪作为制式武器。

就像拥挤地铁上,有个空位,却没有人去做,就说明这个空位肯定有问题。不是上面有小便,就是位子是坏的。

漏斗结构所有国家都不用,自然说明它有问题。

日军为什么采用这种怪异的布局?其实,并非日本人不知道这种供弹可能有问题,而是他们岛国狭隘思想的又一个表现。

日本民族是个很有趣的民族,他们民族性在很多方便都是矛盾而且极端的。

就比如著名的倭刀,它非常锋利又轻巧,是一款利器。但倭刀却是世界上最难打造的武器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难养护的武器。

显然,日本人为了突出倭刀的某些特性,丧失了其他的特性。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所以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于一切东西精打细算,这个习惯保留了很久。直到今天,日本的超市里面还有很小分量的食品,比如小半个萝卜,一小块鱼肉,这也是他们节省的表示。

而日本建立新式陆军以后,很快进行了几次作战,包括朝鲜战役,台湾战役,甲午战役,日俄战役等等。在这几个战役中,日本都感到了同一个问题,就是:后勤补给非常艰难。

日本是一个岛国,一线部队在海外作战,所需的所有物资全部都要轮船海运,再在港口卸货,通过铁路或者公路送到前线城市,再通过骡马甚至人力背负到第一线。

这种可怕的补给方式,就算当时号称世界第一海军强国,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大英帝国也不能承受,更别说国力虚弱的日本。

于是,节省有限的资源,就似乎成为最关键的事情,也成为日军设计武器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显然,这个思路是错误的。

战争之所以为战争,那是因为它有着自身的规律,不会以任何人的主观想法有所改变。人们能做的只是尽量了解和把握这个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

战争中,对于武器的要求很简单,能够帮助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从肉体和精神上摧垮一个敌人,让他们获取战争的胜利。

那么,所有的武器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消灭敌人,而并不是单纯为了什么节省资源。

日本方面之所以采用漏斗结构,最根本在于节省资源,也就是能够通用普通的步枪子弹,最大的节省准备,装填,维护的时间。

当时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子弹,全部是散装的,也就是一个木箱里面散装着几百发步枪子弹。而只有日本的子弹全部是用五发弹排装箱,而这个五发弹排就是三八式步枪使用的制式装弹的弹排。也就是说,日本的步枪手直接从弹药箱拿出五发弹排,装入步枪弹仓就可以射击。

而采用漏斗式供弹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将弹药箱中的五发弹排装填到漏斗里面,马上就可以使用。

这样一来,从理论上来说,就大大节省了机枪手准备的时间。因为世界其他的机枪,不是使用弹夹,就是使用弹鼓,都必须用散装的一颗颗子弹在战前进行装填。就算是哈奇开斯轻机枪这种使用15发25发单排供弹,这个单排也需要重新装填。

显然,漏斗式供弹就节省了重新装弹的时间。装一个20发弹夹也许不需要太长时间,但装一个30发弹夹或者47发弹鼓还是很需要时间的。

更况且,漏斗式供弹从理论上,只要机枪副手持续往漏斗里面压弹,就可以保证持续射击。这种方式显然比弹夹,弹鼓,单排甚至弹链更有效,更实惠。

那么,日军使用漏斗式供弹,从理论上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一个理论上很好的东西,也要通过无数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著名的漏斗式供弹,大家看看就知道有多复杂。

繁星一样多的缺点

实际上,漏斗式供弹是完全失败的,他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点:

1. 结构复杂,故障频发

相比捷克式轻机枪简单的直弹夹供弹,歪把子轻机枪的漏斗式供弹结构要复杂十倍,而且零件多十倍。事实证明,越复杂的东西就越容易出故障。歪把子供弹结构包括压弹,装弹,容弹,输弹,退弹共五个结构,结构这么多,想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歪把子轻机枪的供弹机构,可谓当时全世界所有制式轻机枪中最复杂的,不但加工难度高,装配时候也因为零件过多很困难。那么,射击的时候,由于零件多,每个零件都有出概率的机会,这样整枪的故障率就很高了。

在实战中,歪把子轻机枪的故障是非常多的。尤其漏斗式的结构,导致供弹结构是开放的,不像捷克式那样是封闭的。所以,实战时候,雨雪泥水都很容易进入漏斗。而漏洞的零件很多,零件和零件直接需要紧密结合,一旦有异物进入,就极容易出现故障。

更惨的是,漏斗式供弹结构复杂,在战时想要拆卸修理难度大,很多时候只能送到军械部去。

更可笑的是,歪把子轻机枪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用现有的6.5毫米步枪弹和它的5发单排。遗憾的是,事实证明,这是无法实现的。实战中,使用标准的6.5毫米步枪弹射击,由于步枪弹装药量很大,导致后坐力很大,持续射击一段时间,枪就很容易出问题。

出于无奈,日军很快推出了歪把子轻机枪专专用的6.5毫米步枪弹,这种子弹的装药量比普通步枪弹药小一些,这样就能避免射击故障。

这样一来,歪把子轻机枪唯一的特色也就没了,它根本不能使用普通的步枪弹,还是需要专门配给步枪弹。

据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缴获了歪把子轻机枪经过测试,质量较好的机枪,也只能能连续射击500发不出故障。

2. 火力虚弱

漏斗供弹最大问题除了故障太多以外,繁琐的供弹结构,导致歪把子轻机枪的火力虚弱。

漏斗一次可以容纳水平放置的6个5发弹排,装好单排以后,用压弹杆压住这些弹排。换句话说,这就相当于容弹30发。一旦30发射击完毕,就必须再抬起压弹杆,再装入6个弹排。

表面上,歪把子轻机枪的装弹量高达30发,比捷克式的20发要多。遗憾的是,这种供弹并不可靠,就算专门配给的特殊步枪弹,也不能保证射击的稳定性。这主要是日本工业水平不高的原因,尤其战时子弹加工工艺差,使用的子弹铜壳韧性也不够。步枪单发射击时候,这个问题不容易暴露,但连续射击就不同了,子弹弹壳很容易断裂或者变形,导致射击出现严重故障。

这个问题是无法妥善解决的,焦头烂额的南部中将没有办法,将九二式重机枪使用的油壶用到了歪把子轻机枪上面。每次装弹之前,先要给5发单排上油,这样抽壳就没有问题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射击副手的工作强度。他们除了要应付繁琐的装弹压弹以外,还要给子弹上油。这在实战中,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算是一个烧烤匠出身的机枪副手,入伍前有每天用刷子给击败穿肉串刷油的经验,恐怕也会手忙脚乱。

这样一来,射速就大大降低了。

另外,歪把子轻机枪理论上也可以在射击时候装弹,但对射击副手要求很高,需要一边装填弹排,一边按住现有的弹排,还要抬起压弹杆。实战中,这种供弹基本不可能,只能在平时训练的时候,由老兵们玩一玩。

所以南部中将异想天开的所谓只要不断向漏斗里面装弹,就可以持续射击,只是扯淡而已。

所以,歪把子轻机枪在实战中射速不可能超过每分钟150发,这个射速非常低,远远低于捷克式。轻机枪的射速还是相当重要的,他决定能否压制住敌人的机枪。德军的MG42为什么在东线西线战场所向披靡,就是他的射速太高,完全可以压制苏制和英美的轻机枪。

由于歪把子轻机枪的火力不足,在实战中往往被国军的捷克式压制,这让日本机枪手叫苦不迭,也让日军一线步兵切齿痛恨。

3. 子弹威力小

由于歪把子轻机枪需要使用步枪的6.5毫米子弹,这也导致歪把子轻机枪遗传了三八式步枪的最大弱点,威力弱。

6.5毫米步枪弹是二战中口径最小的步枪弹,它的弹头重量仅有9克,枪口动量为2600焦耳,而捷克式的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头重量为12克,枪口动量高达3400焦耳。

6.5毫米步枪弹的有点是射程远,弹道稳定,射击精度高,最大缺点是威力弱。子弹射入人体以后,不会向7.92毫米毛瑟弹一样翻转,对人体造成极大破坏,而是直接穿出。所以只要不射中头部胸部等要害部位,射中其他部位,并不会造成致命和致残伤。中弹的国军往往还可以继续中弹。

太原会战中,一个国军军官曾经回忆,他看到一个机枪手回来报告情况,他的胸部被子弹击中,弹头居然卡在后背。他用钳子将这个弹头取出,给机枪手随便包扎了一下,这个机枪手居然继续回到一线作战。6.5毫米步枪弹威力之弱可见一斑。

太原会战中,李仙洲将军被6.5毫米子弹击穿了肺部,但他根本没有感觉,还爬了几十米的山。这一枪也没有让他送命,如果换成7.92毫米毛瑟步枪弹,李仙洲必死无疑。

歪把子轻机枪由于使用装弹量更小的步枪弹,它的威力更弱。作为一线步兵支援武器的轻机枪,如果不能一枪毙伤一个敌人,那么岂不是笑话!

由于6.5毫米步枪弹威力小,也让很多八路军战士极为不满。

在建国后,曾经推出过口径较小的的弹药,并且在部队做多调研。但有过使用日制6.5毫米弹药的八路军老将军们,都坚决反对。这些老将军们因为6.5毫米子弹拙劣的表现,早已下定了小口径子弹是垃圾的定论,人为组织了小口径武器的补给。

所以,解放军正式使用5.8毫米枪族,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上图的风沙,下图的雨雪,和下下图的亚热带丛林天气,都是歪把子的杀手。因为它开放的漏斗式供弹,很容易让异物进入枪膛,导致故障。

4.人机工效差

人机工效差:把人、工作场所、硬件的设计与人的体力、体形和功能联系起来,使得作业更能够与人相适应,而不是要求人适应这些因素。使员工减少失误和对健康的损害,提高安全性、工作效率,对于武器来说,就是最大程度发挥武器的性能。

歪把子轻机枪因为左侧有个巨大的漏斗,显然瞄准装置只能放在大幅度偏向右边。既然瞄准装置在右侧,如果枪托是在中间,就会导致射手瞄准出现很大问题。为了便于机枪射手的射击,南部中将只能违反常理的将机枪的枪托向右侧偏出,这样一来机枪射手可以贴腮射击了。可是,枪把也就歪了,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漏斗靠左边,枪托在右边。这里不谈漏斗的重量,光是漏斗里面的30发子弹就重达约5斤,这样一来,整枪的重心不可避免的偏向左边。

这就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枪就不容易操作了。捷克式轻机枪的重心是中间,这对射击没有太大影响。而歪把子轻机枪连续射击时候,枪会不自觉的向左边偏,射手必须有一个向右回力,这样一来,持续射击一段时间,射手就会很疲劳。

除去射击,平时扛枪也因为重心偏移,导致负载困难。这些大家听起来也许是小事,但对于机枪手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打个比方,这就比如自行车的笼头向左偏一样,说起来似乎没什么,实际骑起来就是非常累人的。

另外,歪把子轻机枪的两脚架太高,这虽然适合高仰角的射击飞机或者在山地作战,但对于射手保护太差。太高的两脚架导致射手必须抬高身体射击,而机枪手又是敌人重点攻击对象,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中弹。

而且,歪把子轻机枪连个提把都没有,平时携带枪械只能肩扛,或者用一只手端着枪管。自然,这在平时倒是没什么稀奇,只是在激烈战斗中,就完全不同了。轻机枪连续射击几十发,枪管就会变热。射击200发左右,枪管已经很烫了。这个时候,你还怎么肩扛或者拖着枪管呢,等于是窝着一个烫手的山芋。

总之,这是一款人机功效很差的轻机枪。

5.整枪较重,无法更换枪管

歪把子轻机枪诞生于1922年,他和一战期间的机枪一样,没有采用冲压技术,几乎是从一整块钢铁上雕刻出来的。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比较坚固耐用,一些歪把子甚至使用到朝鲜战争。可是缺点更多,第一它较重,第二加工复杂,极为费时费力。

歪把子轻机枪制造相当困难,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它的重量太大,高达10公斤以上,比捷克式还要重1公斤多。在二战中,歪把子轻机枪是最重的轻机枪之一。

也许重量什么还是其次的,由于南部中将设计理念的狭隘,歪把子轻机枪不可以更换枪管,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正常的轻机枪,一般发射200到300发就必须更换枪管,如果不换枪管,射击精度就会大降,更会磨损膛线,甚至会炸膛。

激战中,一挺轻机枪连续射击200到300发并不稀奇,就算国军方面,轻机枪每天的弹药补给量也是1000发。

现在不能换枪管,也就意味着,一旦枪管发红,歪把子轻机枪的射击就必须停止,这对于实战来说,是可怕的缺陷。等待枪管自然冷却需要至少5分钟以上,这段时间火力就中断了。

而捷克式轻机枪更换枪管只需要几秒钟,之后就可以继续射击。

当然,也不是说歪把子机枪就没有优点,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精度较高。

其实捷克式和歪把子的射击精度是差不多的,但由于两种子弹后坐力不同,捷克式持续射击时候后座力较大,导致枪身跳动明显,连发精度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歪把子轻机枪由于6.5毫米弹药后坐力小,对于射速射击精度有明显提高。

话虽如此,实际打起来,两种机枪仍然是半斤八两。只是对于老兵来说,显然捷克式轻机枪精度更高,但对于新兵或者训练不足的普通士兵来说,显然歪把子精度不错。这也是八路军游击队在敌后也大量使用缴获的歪把子的原因,因为他们训练有限,射击技术不高明,歪把子真好符合他们需要。

------------------上图是三八式步枪6.5毫米(右)和九九式步枪7.7毫米(左)的五发弹排。因为6.5毫米有坂步枪弹威力太小,日军被迫重新开发了7.7毫米子弹,这大大加重了后勤人员的负担。日军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弹药箱里面直接装五发弹排的国家。这样一来,似乎不需要士兵拿到散装的子弹,然后装成五发弹排,这样节省大量时间。下图是散装的弹药。

实战中的露怯

歪把子轻机枪1922年诞生时,日军国内已经和平。当年,8万日军从西伯利亚地区撤军回国,那时候歪把子轻机枪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到了20年代末期,歪把子轻机枪才开始大规模生产,随后一系列作战中,歪把子轻机枪开始表现出各种问题。

当时日军最小编制为分队,也就是中国的班。一个班有13人,包括班长(军衔是军曹或者伍长),1个4人制机枪小组和8个步枪兵。

班里主要的火力就是这个4人机枪小组,配备1挺歪把子轻机枪,包括射击指挥官,机枪射手和2名弹药手。这4人都配备手枪,一线作战时也有1到2人可以使用步枪。

可以看到,日军步兵班的主要火力就是轻机枪,因此设置了一个高达4人的机枪小组,国军捷克式轻机枪小组才有2人。

处于如此重要位置的歪把子轻机枪,实际上却无法胜任!

首先是九一八事变。

虽然张学良违背国民政府命令不战而逃,但仍然有不少东北军人和民众自发抵抗日军。他们装备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捷克式轻机枪,这是歪把子轻机枪的克星。除了敌人以外,东北可怕的天气,也是歪把子轻机枪的恶梦。在黑龙江讨伐马占山的作战中,歪把子轻机枪在低温大雪环境下问题极多。一旦漏斗进雪,就极容易出故障。低温又导致供弹系统经常被冻住,必须用火加温才可以解冻。

好在九一八以后作战并没有太久,加上东北义勇军实力很弱,装备又差,日军最终还是获胜。

不过,此时的歪把子已经有了很不好的口碑。南部中将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也在同时被称作垃圾。

好在歪把子虽然问题多多,还没有到无法使用的地步,加上又是本土设计制造,也就将就着用了。

其次,一二八事变。

在上海爆发该事件中,是歪把子轻机枪第一次吃大亏。

在此次作战中,中日两军大部分是近距离的巷战,而两军都没有冲锋枪,重机枪又无法有效携带,轻机枪就成为近战火力的支柱。

在这种近战巷战中,粤军十九路军和中央军第五军的捷克式,毫不费力的压倒了歪把子。

在这种近距离作战,火力极为重要,必须以密集火力首先压制住对手,然后在可以考虑精确射击。歪把子轻机枪由于装填繁琐,又需要刷油,实战射速大大低于捷克式,被国军打的满地找牙。

最终日军完全依靠综合能力的优势获胜,但此战也打了2个多月,日军出兵高达10万人,伤亡3000多人,而国军只出兵5万人,伤亡1万4000人,但国军八成伤亡都是日军舰炮,重炮,飞机造成的,轻武器伤亡不过2000多人。

此战中,一线日军官兵对于歪把子轻机枪已经非常不满了,因为他们在很多时候被国军的轻机枪火力压制。在日本军人看来,日本国力和武器科研水平何止超过中国数倍,现在居然连轻机枪也比不过中国人,导致伤亡惨重。

他们怨声载道,甚至直接在战场捡起国军的捷克式使用。

最后,长城会战。

后来的长城会战,更让日军开了眼界。此战国军和日军集中四五十万主力决战,在这种阵地战中,由于国军没有重武器,重机枪也极少,捷克式轻机枪几乎被当做重机枪使用。日军回忆,国军使用2挺轻机枪交替射击,一挺更换弹夹或者更换枪管时候,由另一挺接上,居然能够保证火力不中断,几乎可以当做重机枪使用。

而歪把子轻机枪则绝对不可能实现这一点,它每射击200多发,就必须停火冷却枪管,导致火力中断。这段时间内,日军进攻的步兵,是没有火力掩护的,容易受到国军捷克式的杀伤。

这些尚且其次,在西北军的大刀队夜袭战中,歪把子轻机枪的表现更是极差。由于使用穿透力极强的6.5毫米三八步枪弹,在夜战中,歪把子轻机枪几乎不敢随便开火。因为子弹穿透力太强,往往击中几十米内的一个国军士兵,还会穿透后面几个日军士兵。

这导致夜袭战的时候,日军歪把子轻机枪往往变成哑巴。

更惨的是,歪把子轻机枪没有捷克式轻机枪那种喇叭式硝烟器,这样它在夜晚射击时,枪口的火焰极亮,就像放烟火一样,成为众矢之的。

很多士兵,西北军大刀队就是根据歪把子轻机枪射击的光线,发现日军阵地的。

其实这一切问题,还抵不上射击时候射击手和副手的配合的问题。

捷克式轻机枪虽然是两人机枪组,并不代表没有射击副手,机枪就无法射击。这个射击副手其实只是帮助压弹夹,帮助更换枪管,同时背着弹药而已。

实战中,捷克式轻机枪手往往参加夜袭,他们只需要一个机枪手,带一堆弹夹即可(一般6个左右)。这个机枪手可以扛着机枪跟随步枪兵冲锋,甚至可以据腰近距离扫射,当做冲锋枪使用。一旦子弹打完了,只需要随手更换一个弹夹而已。

东史郎在二战中多次回忆到捷克式轻机枪手单人的偷袭,每次都把他们杀的人仰马翻。

歪把子轻机枪就绝对不可能,如果没有射击副手,机枪根本没有办法有效射击。一旦射击完漏斗里面的30发子弹,下面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射手自己刷油,压弹,这一来要花费多长时间?这段时间内,哪怕敌人拿着木棍,也可以从容敲死你!

所以,夜战中,歪把子轻机枪不能用于进攻,也很难用于防守。

这些所有的问题如此严重,导致一线日军官兵强烈要求废除歪把子轻机枪。

在后来的抗战中,日军甚至开始大量使用缴获国军的捷克式,不使用它们的歪把子。日军上上下下,对捷克式都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款相当完美的轻机枪。它们对自己的歪把子则又气又恨,丢了太可怜,用把又被气的受不了,就像鸡肋一样。

无数抱怨提交到日本军部,最终他们命令南部中将进行改造,这个产物就是1936年的九六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可以看做是仿造捷克式供弹结构和快速更换枪管的歪把子轻机枪。

他虽然解决了供弹问题,九六式轻机枪的性能缺同歪把子大同小异,他的故障仍然较高,不能使用威力较大的步枪弹,而且仍然需要在子弹上刷油。

由于九六式轻机枪性能仍然无法和捷克式轻机枪相比,1939年,日本人再次和捷克式几乎一模一样的九九式轻机枪,它使用了威力更大的7.7毫米子弹。虽然此举大大的提高了机枪的威力,却也导致弹药供应出现另外的严重问题。日军必须额外搞出一条7.7毫米的子弹生产线和运输线,这是让日本后勤部门痛恨不已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由于歪把子轻机枪生产数量很大,单价又高,生产出来了总不能废弃不用。所以导致直到日本投降,歪把子轻机枪仍然在日军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中国战场到处都是歪把子的声影。

在东南亚,太平洋潮湿炎热的气候中,歪把子的故障率又远远超过在中国。以至于一线日军一度集体拒绝使用这款武器,要求立即用九九式轻机枪来替换。

这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了。

--------------------------上图的捷克式轻机枪就可以轻松压倒歪把子,捷克式才是二战最好的轻机枪。下图是抗战中的日军,由于日军每个班都有轻机枪手,所以到处都是歪把子的身影。

国军的歪把子

在抗战中,歪把子轻机枪有相当数量在国军中服役,这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仿制

国军军阀仿制歪把子轻机枪的主要是张作霖和阎锡山。张作霖的奉天兵工厂的歪把子叫做辽造17式轻机枪。在1929年的时候,辽造17式轻机枪的年产量是300挺,这个数字不大,主要也是因为歪把子的加工有很大难度。

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年产量稍大,1929年也仅能生产歪把子轻机枪600挺。

除了这两个军阀以外,没有其他军阀大规模仿制这款武器了。

几年仿制下来,歪把子的总产量应该不超过5000挺,加上抗战前的大量损耗,尤其是东北军在九一八期间丢弃大量军火,这些歪把子轻机枪留到抗战的并不多。

2.军售

包括东北军,晋绥军,桂军,粤军都曾经批量购买过歪把子轻机枪,有的是通过日本政府,有的则是通过日本的军火商。

由于地方军阀购买途径极多,也不可能保存购买记录,截止抗战前究竟购买了多少已经不详,但总数至少在3000挺以上。

3.缴获

轻机枪同重机枪不同,国军缴获日军重机枪并不容易,但缴获步枪轻机枪还是不困难的。在抗战中,国军击毙的日军就高达69万人,日军伤亡总数也有100多万。伤亡这么大数量,缴获一些轻机枪还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歪把子轻机枪实在太烂,国军正规军只要不是极端缺乏轻机枪,一般绝对不会用。而这些轻机枪多用在敌后战场,包括国军和共军的敌后正规军,游击队。因为这些部队的武器很少,尤其缺少可以连发的机枪。人家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到了这种地步,也就无法挑三拣四了。

在敌后作战,由于补给困难,很多弹药都靠缴获或者私下盗买(主要从伪军处购买),所以歪把子轻机枪的弹药问题大体能够解决。

而且敌后作战,尤其是游击战,往往机枪也不需要持续射击,射击20,30发,打个伏击战就足够了,所以歪把子精度高的优势可以发挥,火力持续性不好的劣势,似乎也可以容忍。

话虽如此,就算是八路军新四军正规军,也一样对歪把子极为不满,只要有捷克式轻机枪,他们就立即把歪把子淘汰下来,交给地方部队甚至民兵。

除了上文说到的种种问题以外,歪把子更需要精细的保养。一旦保养不好,枪膛和枪身很容易生锈。这对于一款耐用的武器也许不算什么,对于歪把子这种娇气的活宝,就又是故障频发的开始。而在敌后,哪里还有什么条件可以精密保养一款武器呢?真是白日做梦!

更惨的是,由于歪把子结构复杂,想训练出一个好的机枪组也是不容易的。没有用过捷克式轻机枪的新兵,简单指导1,2个小时,他就可以连发射击,自然效果就差了。但如果没有使用过歪把子轻机枪的游击队员或者八路军民兵,训练几个小时甚至1,2天,他甚至都无法连发射击。

这对于训练本来就少,训练弹药又缺乏的敌后武装,几乎是无法容忍的。

其实,无论日军也还,国军也好,甚至八路军新四军都极为不喜欢歪把子,一款不受任何人喜爱的武器,说明什么?说明它真的很烂!

----------------------------上图的日军拿的是捷克式轻机枪,而不是歪把子。日军对捷克式轻机枪的性能也是非常满意的。下图是防御中和维护中的歪把子,歪把子在防御中,还是不错的,它的精度不错。至于维护,则是恶梦了,歪把子需要精心的养护。

电影中的歪把子

歪把子如此独特,也成为日本侵略军的一种代号。

在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出现过很多歪把子。很多电影,诸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中,都有歪把子的身影。

小兵张嘎里面,张嘎看到区小队里面放着一挺歪把子,惊喜要上去摸。正在擦枪的机枪手不让他摸,还打趣的说:少看点,看到脑子里面,就赶不出来了!

地道战一开始,日军发动了五一大扫荡,八路军正规军被打垮了,当地只留下一个连掩护老百姓撤退。而这个连,穿的虽然是八路军的制服,显然也是地方武装,并非主力。在他们的崔连长和村长商讨的时候,他们上方有一个八路军机枪手正在射击。而这个机枪手,使用的就是一挺歪把子!

这挺歪把子连续出现了两次!

第一个镜头的时候,八路军正在狙击敌人,所以这个歪把子机枪手在射击,傍边还有一个射击副手在装弹和刷油。

第二个镜头,八路军正在撤退,射击副手已经不在了,只有机枪手一个人在射击。这是因为两个人目标太大,不便于撤退。因为没有射击副手,机枪手并没有连射,而是采用单点射和两连射。为什么,因为这样节省子弹。没有射击副手帮助下,一旦漏斗里面30发子弹打光,光靠机枪手自己是无法自己慢慢装弹的。这个非常符合真实历史!

这里老萨多说几句,文革之前的这几部片子,在一些地方虽然为了突出政治,存在夸大和忽悠,比如看个什么论持久战就瞬间爆发小宇宙了,但细节方面非常耐看。

以地道战为例,八路军开始掩护老百姓的那个连是正规军,只是配属地方管理。由于他们不是主力,使用的是歪把子。而日军由于是地方卫戍部队,使用的也是歪把子。但是汤司令的伪军,使用的却是捷克式轻机枪。

这似乎很奇怪,为什么战斗力比较强的日军和八路军使用差劲的歪把子,战斗力最差的伪军却使用性能优异的捷克式。

这主要是八路军那个连定位是敌后小股游击队,一般不会遇到日军野战主力,所以只能使用正规军淘汰的武器。捷克式是八路军正规军主力部队使用的,虽然他们和日军交火的不多,主要是在打国军,但毕竟也要好的武器。那么八路军的非正规军,所谓的敌后游击队就只能用歪把子。

而日军由于是地方卫戍部队,平时不用和国军主力交手,武器装备也较差,加上时间也不过是1942年而已,所以并没有换装更先进的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还是用老式的歪把子,以通用他们的6.5毫米步枪弹。

伪军则不同,他们多是倒戈或者临时招募的,倒戈部队带着枪械过来,步枪虽然五花八门,轻机枪基本都是捷克式。捷克式也是国军抗战中自产的第一数量轻机枪,有4万多挺,第二数量的启拉利轻机枪才有区区1900挺,所以捷克式也是伪军的制式装备。

至于招募的伪军部队,日军多不提供自己的武器,而是把之前缴获国军的捷克式轻机枪转交给他们。

所以,伪军反而使用比较先进的捷克式。

细心的观众可能看到,伪军虽然装备捷克式轻机枪,但扛着的重机枪却是日本的九二式。这是因为国军自己的重机枪也极少。所以倒戈的伪军也好,日军缴获也好,都只有极少国军装备的水冷式重机枪。

所以日军迫于无奈,只能将自己的制式重机枪九二式交给伪军使用。

电影的这个场景,也是非常符合历史的。

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老鬼子松井的中队,既有九六式轻机枪,又有歪把子轻机枪。在松井第一次率部进攻,被李向阳耍了一通,同自己的走狗伪军发生混战。这个战斗中,鬼子使用的就是九六式轻机枪。而后来在村子里面屠杀老百姓的时候,他们用的又是歪把子轻机枪。

这更是很符合历史的,因为当时是1944年或者1945年,抗战快要结束了。

当时日军早已经普遍开始换装轻机枪,松井的部队应该是在河北的原中国驻屯军。该部应该伤亡较重和大部抽调南下和国军主力作战,已经经过多次大规模补充士兵和装备。新补充的装备不再是老式的武器,而是新式的武器。所以日军新补充的部队,配有较新的武器,也就是九六式轻机枪,反而老的部队,却仍然使用歪把子轻机枪。这也造成区区一个中队,有两种型号机枪的情况。好在歪把子和九六式使用相同的子弹,弹药供应商没有什么难度。

可以说,地道战和平原游击队这两种机枪出现的场面,加在一起不超过1分钟。其实如果完全都使用歪把子,观众也看不出什么!这样的武器搭配,是极为贴近是的真实历史的。说明导演和武器专家,当年着实花了一番苦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含糊。

这一个简单的武器搭配,就体现了当年很多的历史。

----------------------上图是八路军的机枪手,下图则是通过缴获武器作战的国军游击队,包括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掷弹筒和花机关。下下图则是使用AK47的八路军士兵,牛啊

当年的片子都很敬业,而且通过枪械说明很多道理。

比如平原游击队里面,老侦察员侯大章用一支短管毛瑟,新侦察员郭小北用一支缴获的王八盒子,另两名侦察员用的的是长苗盒子(长管毛瑟)。

经验丰富的侯大章因为经常要化妆潜入敌占区,携带枪管较短的毛瑟手枪比较方便隐藏。而且他的枪法很好,对于枪射击的精确度要求不高。

那两名侦查员相对来说不需要怎么潜入,枪法也差了一点,所以他们用更为精确的长苗盒子,以提高射击的准确度。

新侦察员郭小北本来没有手枪,因为就算是敌后游击队,手枪也是不足的,很多游击队员使用短管步枪,骑枪作战。郭小北没有手枪,只有一把匕首和几个手榴弹,他是杀死了一个日军军官以后,才缴获的王八盒子。其实王八盒子很垃圾,但怎么也比匕首要好,更况且是杀死敌人缴获的,是荣誉的象征。

以上还不算绝,最绝的是队长李向阳的双枪,左手是一支短筒毛瑟,右手是一支长苗盒子。长枪用于攻,短枪用于防。其实这两把枪外形的差别很小,非常不容易辨认,导演却丝毫不含糊,这两把枪一直用到影片结束。更有甚者,李向阳其中一把短管毛瑟的准星是被搓掉的,搓掉准星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拔枪。因为游击队员为了时刻迎战,手枪不放在枪套里面,而是别在腰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拔枪,毛瑟长枪管上的准星就有可能挂住腰带。

所以,一些射击技术极为高手的射手,就将准星搓掉,以方便快速拔枪,可是这样一来就无法瞄准了,完全凭借手感射击。一般人绝对不敢这么做,而李向阳由于枪法如神,他敢这么做。所以他挫掉了其中一支枪的准星!但是,人毕竟不是神,手感射击也仅仅针对近距离几十米,稍远距离还是需要准星的,所以李向阳的长苗盒子的准星还是保留。

其实,以上这些都仅仅是因为一个搓掉的准星。这在当时模糊的黑白电影中几乎是看不见,如果没有人特别跟你说出来,你就算看了一百遍地道战,你也发现不了。

细节能够做到如此地步,真是很了不起!

至于现在电影的武器,已经到了让人不齿的地步。现在的电影为了赚钱,除了剧情胡编乱造,道具也胡搞瞎搞。抗日奇侠,凌空穿裤和人奶巢穴这种垃圾片就不不谈。就算国家拍的和大导演拍的,也是错误百出,让人无法容忍。

淮海大战,解放军用AK47扫射国军。1935年飞夺泸定桥中,红军用的不是花机关,而是41年才问世的英国司登冲锋枪。

南京保卫战,普通士兵穿着将军的制服,用不存在的毛瑟狙击枪打爆不可能打爆的手雷。

集结号里面穿越时空的M26潘兴坦克,国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到德国人使用美制的M3冲锋枪!

其实就是一句话,做哪行哪业都要有专业精神,哪怕像老萨这样码字的!

6. 恶贯满盈的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是如何灭亡的?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主要是用来防卫苏联。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关东军覆灭。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苏军与关东军的最后一仗,也是最为惨烈的一仗,当属苏军夺取日军虎头要塞一仗。从这一仗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是如何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灰飞烟灭的。

一 东方的马奇诺防线---关东军的虎头要塞

虎头是一个边陲小镇,坐落在完达山的余脉——虎头山上,面临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联邦的伊曼市隔江相望。1933 年,日本关东军侵占虎头后,为了防备苏联,即在这里驻扎重兵,并着手秘密修建地下要塞。他们认为,“虎头恰似正对着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滨海边疆区心脏部位的长矛枪尖。”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日本关东军的天机——这里是有朝一日进攻苏联的桥头堡。

虎头的地形如一只凶猛的卧虎。高昂的虎头,隔江雄视着苏联的伊曼市、伊曼铁道桥、西伯利亚铁路及萨里斯基军事区。进可切断苏联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退可支援绥芬河、东宁的日军主力向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进攻,阻止从伯力南下增援的苏军。

虎头要塞大大小小共有十余处,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起初,日军以中猛虎山为中心修建地下工事,由山底向东西猛虎山延伸,长达 8 公里,之后又延伸到虎北山和虎啸山,形成了巨大的地下隧道网络。隧道宽、高约 3~4 米,用 3 米厚的钢筋水泥浇铸。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出入口、通风口、枪眼、炮眼、反击口等几十条横竖通道,像蜘蛛网一样在山底下向各处延伸。工事上面自然植被茂密,不见一点儿人工痕迹。要塞外围,筑有野战工事和飞机场。正是由于虎头要塞的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日本关东军将其吹嘘为永久要塞,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二 被秘密处死的中国劳工

1945 年 8 月,虎头要塞由日本关东军虎头国境守备队的 1387 名士兵防守,配备有40厘米口径榴弹炮1门和各种远射程炮。虎头要塞修建费时 6 年(1934 年至1939年),征用劳工十余万,大部分是日军从中国关内及东北骗招和抓来的劳工,也有部分中国军队的被俘官兵。残酷的劳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大批劳工被折磨至死或被枪杀。由于当时修筑虎头要塞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日本关东军为保守军事秘密,处死中国劳工也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劳工死亡的准确数字已难于统计。

虎头要塞修建完工后,日本关东军谎称举行庆祝竣工宴会,将劳工和被俘人员集中到猛虎山西麓(猛虎谷)的洼地里。其中,有的被俘军官识破了这一诡计想逃,却被抓回,并强行赶到洼地。宴会进行到高潮时,机关枪突然从山顶一齐向洼地扫射过来。宴会在机枪的火舌中顿时化作血腥的屠场,尸体叠压,血流成河。

三 苏军向虎头要塞发起攻击

1945年8月6日,位于虎头西南方乌苏里江畔的新桥国境监视哨被苏联红军挺进队突然包围。日本守备队立即下达了战备令。8月8日11时58分,苏联萨里斯基军事区的重炮(15 厘米口径榴弹炮)打出了第一发炮弹,击中完达车站背后的仓库,引起连锁性爆炸。巨响震撼了整个虎头镇,烟尘弥漫,一片昏黑。

8月9日1时5分,集结于苏联伊曼附近的16门20厘米口径的苏军重型榴弹炮,一齐向虎头的日本关东军阵地开火。苏联第 57 边防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乘坐汽艇和小船,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对日军的所有哨所进行袭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消灭日本关东军 260 名,占领了日军的江边哨所,控制了边境线。日军进行了还击。

炮兵第一中队 4 小队用 40 厘米口径大炮打响了射向苏联境内军事目标的第一炮,共发射11发炮弹。苏联边防军占领了日军的所有江边哨所后,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水淹没了道路,乌苏里江支流松阿察河水暴涨出槽,但苏军仍按原先的作战计划,兵分三路强渡乌苏里江:一路在距虎林县城东南 60 公里的倒木沟、东林子一带横渡松阿察河;一路在距虎头北面约30 公里的小木河、阿布沁河口一带横渡乌苏里江;一路直插虎头西南的黄泥河、月牙泡一带,切断虎头通往虎林的交通线,形成对虎头要塞的南北两翼策应态势。

四 关东军的拼死反抗

当日晚6时30分,苏军的炮火再次猛烈袭击,对日军地面军事目标展开摧毁性打击。这是苏军渡江前清扫障碍的炮击。苏军的突然袭击,给日军造成巨大损失,虎头要塞地域的道路、地面工事、营房、通讯设施、铁路和车站均遭到严重破坏,使日军的警戒部队和司令部中断联系。由于守备队长西胁武大佐去掖河(今宁安市)的日本第五军部开会未归,守备队炮兵队队长大木正大尉代行其指挥权。大木正下令,人员和大炮等装备进入要塞。直到8月10日天色微明,日军才进入预定阵地和地下工事。

8 月 10 日凌晨,伊曼方向的苏军炮兵又突然对虎头要塞地域先进行了 15分钟的急袭射 ,再行 等速射。接着,苏空军的 49 架伊尔-4 轰炸机在 50 架歼击机的掩护下,对虎头要塞地域的工事连续轰炸了两个小时,并强击了日军炮兵队。7 时左右,苏军在对岸重炮火力的掩护下,乘汽艇于虎头日军前哨阵地强行登陆。日军则集中了各种火力进行狙击。由于苏军的炮火掩护力强,先头部队成功登陆。这时,苏军35集团军1085团夺取东江边码头的战斗也打响了。11 时左右,从月牙泡、黄泥河方面迂回的苏军也进入日军虎啸山阵地前沿的飞机场附近,并很快攻占虎啸山麓。与此同时,一部分苏军向石切山和小临江台展开进攻。

18 时许,苏军以坦克开路,指挥陆军从三个方向发起第一次总攻。日军的虎头要塞处于兵临城下的严重态势,地下要塞的多处混凝土掩体在飞机轰炸和重炮袭击下出现严重崩裂。但是,近1400 名日军守备队员进行了疯狂的反击。

日军的火力装备较强。如猛虎山主阵地就有 40 厘米大口径火炮 1门、16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加上野炮、速射炮、曲射炮、迫击炮,共计 24 门。特别是40厘米口径的大炮,威力巨大。据日军幸存者回忆,这门大炮发射时,阵地被震得天摇地动、耳膜欲穿,炮塔前的遮蔽林被削去一片,旋风将大树连根拔起,旋上天空。整个阵地烟尘弥漫,一切都被浓黑色裹了起来。在其他阵地上,日军也动用了所有的武器、人力向苏军反击,令强大的苏军在虎头要塞前数日止步不前。日军不仅正面同苏军较量,夜间还组织夜袭队,偷袭苏军营地,不惜一切代价地与苏军死拼,给苏军造成很大伤亡。当年虎头镇的居民、至今仍然健在的姜老说,他逃难时,躲在虎西山西面飞机场旁边的草甸子里,目睹了苏军在日军的阵地前一片片倒下。

五 由于电台被销毁,关东军并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

8 月 10 日,苏军进攻虎西山的日军阵地。开始,苏军勇猛地向上冲锋,日军躲在山上的工事里向苏军还击。苏军虽然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但最终还是冲上了高地,并在高地上插上了红旗。可是转眼间,日军就从工事里冲了出来,疯狂地向苏军杀过去。苏军顿时倒下一片,余下的退下山去,红旗也被鬼子拔下去了。在苏日军力明显失衡的情况下,战地司令官大木正竟下令炸毁无线电。他在军官们面前叫嚷,在险恶的时候,要全员玉碎。他还命令部队在多处隧道安放了 50 公斤重的炸药包,一旦战斗无望,就引爆自毁,决心与苏军死战到底。

1945年8月19日这天,是虎头要塞日本国境守备队最悲惨的日子。前一天,即8月18日,苏军向日军守备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日军按照天皇的诏书无条件投降。但日军由于销毁了无线电台,不晓得日本已宣布投降,仍坚持顽抗,还杀害了劝降的苏军信使。

于是,第二天,即 8 月19 日,苏军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早晨,苏军一举占领了东猛虎山顶,并在那里设置了前进观测哨,然后动用了所有可以投入作战的各种火炮,对猛虎山日军阵地进行无休止的轰击。爆炸声连成一片,巨大的块状物和片状物在烟尘中被抛向高空,日军地下要塞各处的混凝土掩体在猛烈的震动中出现严重的崩裂,伴随着崩裂发出了可怕的、巨大的声响。

上午 11 时,苏军载有“卡秋莎”迫击炮的战车开进猛虎山,对日军的猛虎谷炮塔猛烈炮击,几乎炮炮击中目标。日军炮塔倒塌崩裂,尘土飞扬,烟雾弥漫,遮天蔽日。因为日军的炮弹已经打光,只能用“发射炸药”的办法还击苏军。苏军攻占猛虎山 要塞日军被全歼傍晚时分,几十辆苏军野战重炮车队从虎头镇边的树林子边缘向日军的主阵地靠去。激战一天,苏军攻占了日军守备队本部,驻守中猛虎山、东猛虎山阵地的日军守备队步兵1 中队、步兵队本部、步兵炮中队、炮兵队本部全部被歼。

六 虎头要塞的日军被全部肃清

虎头要塞各制高点均被苏军占领。残余日军无力反击,惊慌地钻进地下要塞顽抗。当时,在猛虎山要塞区后方的虎啸山还有由津久井准尉带领的五十余名日军幸存者。由于他们与主阵地失去了联系,所以对主阵地猛虎山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三四天未见到苏军的踪影,向大虎啸山派出的侦察兵也未发现苏军的踪影,便欢呼雀跃,认为战争结束了,从尚未被炮火摧毁的地下要塞里爬了出来。有人提出,虎头要塞已经不行了,是否应当考虑机动作战。津久井准尉极力反对:“不行!没有得到猛虎山或后方上级机关的通报,不能采取任意行动。我们必须死守虎头。”于是,他们将一门受损的速射炮搬进地下要塞修复。8 月 23 日,他们突然发现山腰处有苏军卡车运行,又看到、听到猛虎山各处腾起的爆炸烟尘和接连不断的爆炸声。

8 月 24 日,他们又发现苏军的迫击炮阵地,便将修好的速射炮推出要塞,运抵平顶山缘,利用傍晚暮色的掩护,对苏军迫击炮阵地连发三炮。由于炮对镜损坏,他们未击中目标。但是,他们重新点燃的战火再也无法熄灭了。他们的炮声刚停,苏军的迫击炮弹就雨点儿般向他们飞来,步兵也随之对他们实施包围,吓得他们立即退缩到要塞里。8 月 26 日拂晓,龟缩在地下要塞里的 50 余名日军官兵突然得到岗哨报告:“敌人来了!”7 时,岗哨报告:“虎西山下的苏军步兵部队开始大规模移动。”接着有人报告,苏军的重炮和野战重炮从虎头镇方向开来。

8 时,他们又发现苏军在虎啸山周围地带布置了阵地,配备有重迫击炮 20 门、20 厘米口径榴弹炮 4 门、15厘米口径榴弹炮 6 门,1000 余名步兵呈密集队形散开。这 50 余名日军官兵感到死亡即将临头。9 时,惊恐中的日军迎来了苏军炮火的猛烈轰击,重炮弹一颗接一颗地在他们的阵地上爆炸,大地如地震般震荡。苏军的炮击持续 20 分钟,突然停止后,步兵开始行动。激烈的枪声不绝于耳,日军从要塞里冲出来进行垂死抵抗,把手榴弹向苏军投去。然而,苏军攻击得更加勇猛。突然,侧翼又冲出一支日军。原来,另外的要塞洞里也有活着的日军,也不顾死活地朝苏联士兵冲过来。手榴弹爆炸声、机关枪扫射声交织在一起,双方展开殊死搏斗……

1945年8月26日下午3时30分,在日本投降11天后,虎头日军守备队仅剩的 53 名官兵被苏军活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场帷幕终于在虎头落下,这次战斗比二战结束的时间拖后了11天。

7. 有什么好看的抗日战争电视剧推荐?

中国抗日电视剧排行榜前10名,本榜单是小编主要依据电视剧的经典程度(IMDB评分、豆瓣评分、时光评分),电视剧奖项斩获(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华鼎奖等),制作水准(导演量级、演员咖位、拍摄手法),播出时间,收视成绩,公众知名度,网络关注指数以及与榜单主题的契合度等情况,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娱乐,欢迎在末尾交流探讨。

1、亮剑

《亮剑》是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发行的一部战争类电视连续剧。由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演。《亮剑》于2005年9月12日登陆CCTV1黄金档。该剧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2013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亮剑》等23部电视剧榜上有名。

2、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康洪雷执导,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等领衔主演。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2009年3月5日,该剧在江苏、云南、东方三家卫视同步上星播出。它是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全景图,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有着历史真实度与深刻的历史存在感。

3、生死线

生死线是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橙天娱乐、齐鲁音像联合出品的抗战题材电视剧,由廖凡、张译、李晨、杨烁、吕夏、王黎雯、方慧等主演。该剧以四个不同的青年男子的合作和友谊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经历灵魂炼狱般的残酷青春成长故事,讲述了一段情义无价的平民抗战传奇。2009年9月19日于山东影视频道首播,2010年1月1日于云南、贵州、吉林、重庆四大卫视播出。

4、永不磨灭的番号

《永不磨灭的番号》由徐纪周执导,黄海波、王雷、姚芊羽等人主演的抗战剧,讲述了“李大本事”(黄海波饰)带领着被他忽悠来的战友们组成了一支没有正规建制番号的县大队,在敌占区浴血抗击日寇的悲壮故事。该剧已于8月16号在北京卫视和深圳卫视上星播出。

5、历史的天空

《历史的天空》,是根据同名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改编,高希希执导,张丰毅、李雪健、林永健、殷桃等主演的军事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了一个起伏跌宕,错综复杂的漫长故事,贯穿了从抗日战争到拨乱反正时期长达四十年的历史。该剧最早于2004年8月1日播出。

6、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由张黎执导,孙红雷、黄志忠、柯蓝、张恒等主演。该剧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他们因政治信仰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2009年6月2日,该剧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首播。2010年,该剧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等奖项。

7、光荣岁月

《光荣岁月》是由高希希执导,陈建斌、朱媛媛、黄海波等主演的革命爱情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作为地下工作者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经历的革命生涯和爱情,一对革命伴侣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然而到头来却是一出婚姻悲剧。该剧于2008年在中国内地播出。

8、雪豹

《雪豹》是由皓威、杜玉明执导的抗战题材电视剧,由文章、陶飞霏等人主演,改编自业余狙击手的网络小说《特战先驱》。该剧讲述了周卫国从富家子弟走上抗日道路,组建了雪豹特战部队最终成长为优秀指挥官的抗日英雄传奇故事。2010年7月20日于湖南电视剧频道播出,9月27日于四川卫视全国首播,播出后该剧获得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提名、第26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等奖项。

9、我的兄弟叫顺溜

《我的兄弟叫顺溜》是由花箐执导,王宝强,张国强主演的军旅剧,于2009年6月18日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改编自朱苏进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愣头愣脑的小兵顺溜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射击技巧,为部队赢得了多次宝贵的胜利,同时他自己也在炮火的洗礼下成长的故事。

10、壮士出川

《壮士出川》(又名《壮士一去》)是由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巨制而成的一部军旅剧。该剧由高姝瑶、林江国、王韦智等人主演,由花箐担任导演,陈庄担任编剧。该剧主要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奉命增援的川军20军某团一上战场便与日军遭遇,夺回了战略要地顿悟寺。日酋震动,日军大举反攻,至此双方展开拉锯战。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无数的川军英雄们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05)
民商法学(哪一部法律属于我国七个法律部门
上一篇 2023年12月02日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在杭州和生活在金
下一篇 2023年12月02日

相关推荐

  • 越南机票(泰国飞越南机票)

    飞河内的话,可以选择廉价航空公司--亚航www.airasia.com,价格是比较便宜的。飞胡志明的话,可以选择曼谷航空www.bangkokair.com。具体价格要根据你的出发日期来确定。当然泰航和越南航空公司也有航线,只是价格比较贵。...

    2023年11月05日
  • 香料共和国(使用香料为何成为了贵族和富人的象征)

    欧洲人喜欢香料,在生活中欧洲人可以说是一刻也离不开香料,因为白种人体味大要靠香料遮掩自己身上的味道,饮食里肉的含量高,这个又需要香料来调味,让肉食变得好吃。...

    2023年11月06日
  • 特多(树脂在抽真空时气泡特多怎么处理)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文:RepublicofTrinidadandTobago,全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位于11°18'00.00"N,60°32'00.00"W,处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紧邻于委内瑞拉外海。...

    2023年11月07日
  • 金丝杜鹃(蒸馏水能浇花吗)

    可以,不过需要经常施肥。蒸馏水就是将水蒸馏、冷凝的水,蒸二次的叫重蒸水,三次的叫三蒸水。低耗氧量的水,加入高锰酸钾与酸工业蒸馏水是采用蒸馏水方法取得。(简单地说就是水沸腾后液化成的小水滴)在蒸馏的过程中会损失掉水中的钙、镁、铁等多种盐,还含有...

    2023年11月09日
  • 取的拼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读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般以为此语出自《红楼梦.第九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2023年11月14日
  • 石榴的吃法(石榴籽怎么吃好吃又简单)

    2、将石榴榨汁喝。将准备好的石榴放入榨汁机后再放入适量的冷开水,根据个人情况,可以加入冰糖、牛奶或蜂蜜经常喝,可以滋养皮肤,令肌肤回复光泽。...

    2023年11月17日
  • 牟平政府网(牟平政府街怎么改造)

    不是同一所大学。1.鲁东大学和山东大学是不同的大学,位于山东省不同的城市,办学层次和历史、学科设置等也有所不同。2.鲁东大学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山东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而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全国重点...

    2023年11月22日
  • 人族无敌2(人族无敌游侠开局攻略)

    1.起始选择合适的种族:人族无敌游侠有着强大的远程攻击和控制能力,可选择其作为起始种族以获得优势。...

    2023年11月28日
  • rollout(拼多多App被苹果商店下架)

    上周三,中国互联网圈的“当红炸子鸡”拼多多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二份财报,用各项业务指标全面上涨,回击了伴随其发展的诸多争议与质疑。以当日收盘价来看,拼多多与京东的市值差距仅为32亿美元,再加上黄峥也强调其在不断尝试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平台治理,倒逼傍...

    2023年11月29日
  • 沙特遭无人机袭击 车辆建筑受损(哈夫塔尔下令击沉土耳其船只)

    土耳其确实比较欠揍,利比亚国民军的司令下令击沉土耳其的船只,是为了捍卫利比亚国民军的利益,是为了捍卫利比亚的主权完整,防止土耳其入侵利比亚!哈夫塔尔没有错,错的是土耳其,土耳其这个墙头草喜欢搅局,左一榔头,西一棒槌,应该被狠狠地教训一番,不然...

    2023年12月05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