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的笔顺(汉字的基本笔画都有哪些)

1. 才的笔顺,汉字的基本笔画都有哪些?

“汉字的基本笔画都有哪些?有特定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说,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符号,也因此,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也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的含义是,昔日仓颉造字之时,栗米从天而降,夜里鬼哭神嚎。

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虽然有些神话色彩,但是却说明字的诞生确实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曾经有一位外国人说过:中国的汉字是最神奇的,它既能用来表达事件和传递信息,又能写成书法挂在墙上,并且有无限的欣赏乐趣和观赏价值。

这说明汉字和书法是东方美学的核心,是西方美学的盲点。

练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是对于汉字的一种艺术化处理,使得汉字在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欣赏价值。

在书法中,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笔法,结构,章法。

其中所谓的笔法就是基本笔画,汉字的笔画有很多,但是基本的笔画就那么几个,归纳起来,汉字有8种基本笔画。分别是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基本笔画。

按照“永字八法”中的说法,这些笔画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永”字其实只有五笔,即:点,横折钩,横撇,短撇和捺。但是在古人总结笔法的时候却将这五个笔画延伸出八种基本笔画,放眼我们的汉字,想“永”字这样笔法丰富又不重复的字实属少见!这可能也是古人选择“永”字作为“八法立法,学从规矩”的缘故吧!关于这八种基本笔画,我们用“永字八法”和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论分别来说明:

一,点,侧法(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有人说,点是笔画之源,也就是说其他的笔画在起笔的时候都是以点的基本写法起笔的,这句话不无道理。

点在“永字八法”中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作:侧

这个说法很好理解,因为八法中的点指的是右点,右点行笔从左上至右下,由轻到重,整个点的姿态是倾斜的,因此叫作:侧“点如高山之坠石,瞌瞌然实如崩也!”形容的就是右点的姿态,强调的是写点的速度和力量,像高山上的一块坠石,似倒非倒,非常的挺拔险绝

二,横,勒法(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横画在汉字里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笔画,有尖横,短横,中横,长横,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长横。

“横为笔画之帅”古人如是说,这说明横画在汉字乃至于书法当中的重要性。横在“永字八法”中有一个特定的叫法是:勒(le降调),因为横画的行笔距离比较长,所以在书写的时候不能任意而为,而是要有所收敛,不能浮华,就像骑马的人要勒得住缰绳一样,特别是在横画收笔的时候,要有一种悬崖勒马的姿态,整个笔画才会显得结实和得法。

三,竖,努法(如万岁枯藤)

在书法中“竖”这个笔画也叫作“直”,而“永字八法”中的“努”应该是一个通假字,即“努”通“弩”,也就是弓弩的意思。

由此,就可以理解了,在“永字八法”中,竖画叫作弩,我们都知道射箭的时候要拉开弓弩才有力量,才能将弓箭弹射出去,好的弓弩弯而不断,同理,好的竖画直而不倒。

在“永字八法”中,要求竖画要写得劲直有力,即使稍微有些弯度也是为了增强笔画的力度。而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竖画“如万岁枯藤”则说明竖画要写得苍劲有力,这显然是两种姿态和审美。

四,钩,趯法(脚后跟向上踢起之意)

钩画最常见的是竖钩,“永字八法”也是也以竖钩为例,给它起了一个带有特定意义的名称叫作:趯

趯的意思并非是有些人以为的脚尖向上踢,而是脚后跟向上踢起,因为竖钩提钩的部分要求要短小精悍,所以这里的趯应当是指脚后跟向上踢起之意。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了。除了这一层意义以外,趯还强调在书写钩的时候要有“跳跃”和“弹起”的意思。这样写出来的钩画才灵巧耐看。

五,挑(提),策法(形似策马扬鞭)

“永字八法”中的“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笔画“提”。是一个书写起来比较轻巧的一个笔画。

在“永”字中,提的位置是在第五笔,也就是横撇的前半部分,之所以叫作“策”是因为它的书写动作,由重到轻,好像赶马的时候用鞭子在马背上轻轻扫过的样子,所以应该是:轻扫,快捷的意思。“鞭策”“策马扬鞭”等词语都有这个意味。

六,长撇,掠(陆断犀象)

在“永字八法”中,撇也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是:掠,一般指长撇或者说是斜撇。

“掠”的意思是说这个笔画如飞燕掠屋檐而下,显得轻盈畅快,形神峻爽。而纵观历代碑帖中的长撇都是长而有力,潇洒而不飘浮,力度恰到好处。所以古人很形象地用“掠”字来形容这个基本笔画。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而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论述撇则表述为:陆断犀象,则更显得气势不凡,她的意思是说撇画的笔锋能在陆地上截断犀角和象牙。

七,短撇,啄法(如鸟啄物,锐而且速)

“啄”法上面提到的“掠”法说的是同一类笔画,只不过一个是长撇,一个是短撇。

在八法中,用“啄”这个动词来形容短撇也非常形象,因为短撇在书写的时候是非常迅速的,毫不迟疑的,这正和啄木鸟啄食虫子的动作是一致的。

八,捺,磔法(意为一种刑法或者开张,舒展)

捺笔是基本笔画中一个特别出彩的笔画,写好捺画,能给一个字增色不少。因此,捺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笔画。

古人将捺这个笔画叫作“磔”,应该有两种解释:

古人在祭祀时把牲畜分裂,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的一种刑法。

《晋书·桓温传》:“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这里应该是“张开”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波三折”的意思,因为“折”和“磔”同音。个人觉得应该是“张开”的意思,因为根据捺的形态来判断,应该是伸展舒展的意思。

总结起来,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其他的一些笔画都是由这些笔画组合而成,形成组合笔画。

从“永字八法”来看,八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都是一些动词,这说明古人在总结八法的时候,习惯用一些日常动作来表示字的笔画。

而卫夫人的《笔阵图》则是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意象来表示,使人感到特别形象。总之,不管是八法和《笔阵图》都对汉字基本笔画做了形象生动的解释,方便记忆,赋予汉字笔画特定的意义才能口口相传,为一代代书法爱好者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和精神遗产。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才的笔顺(汉字的基本笔画都有哪些)

2. 古代重男轻女那为什么在汉字里?

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可以从三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1.汉字起源于远古,而非一般意义的“古代”;

2.女字旁汉字受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是母系氏族的遗制;

3.汉字中只有女字旁,没有“男”字旁

一、汉字起源于远古

首先,有一点要分开说,汉字的形成及发展与古代重男轻女思想观念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现在说的“古代”通常指奴隶社会与封建主义社会时期,在我国基本上是从夏商周开始算起的。而汉字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出现和形成,至少要追溯到神话传说时期的“五帝”。

因此,古代重男轻女观念与汉“女字旁”汉字扯不上关系。

我们现在说的“古代”都是父系社会,以父权为中心。但据我所知,文字至少诞生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我国汉字的诞生在于远古神话传说的“仓颉造字”。

原始社会时期有一个氏族社会时期,时间大约是5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而原始社会的氏族社会阶段分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与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而母系氏族社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大约从5万年前到1万年前都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而1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才属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而汉字的起源与形成很可能是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汉字出现很多女字旁的字就不奇怪了!

二、女字旁汉字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制表现

母系氏族社会与现在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女性是核心,是以母系血缘关系维系的氏族社会。

今天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而古代社会我们知道的基本上就是男尊女卑,而远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则是女尊男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几个例子解释一下母系社会。

据我了解,目前云南省还保存有一个母系社会,好像叫梭罗母系氏族。就像《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母系社会的女性地位高,一切主要领导权都归女性。

(武则天形象,她也造字)

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类似母系社会的例子,比如小丑鱼就是围绕着雌性为主的社会关系,还有蜜蜂也是围绕着雌性蜂王为中心。

而汉字的起源应该在母系社会,即便到了父系社会依旧延续着许多母系社会的遗制。

比如,“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远古伟人传说。尧舜禹时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女娲补天”等,说的都是女性。

即便到了商周时期,母系社会遗制的影响仍然很大。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依然存在。“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简狄吞玄鸟卵生下商族的始祖契。周人始祖母姜源踩了一个地上的大脚印就生下弃。这些都是母系社会的影响。

再到我们的姓氏,姓氏、姓氏,姓在前氏在后。

中国人的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最初是从女性来确定的。

这是我从历史课本上直接超录的,说明的是母系氏族社会对姓氏的影响。

许多早期的姓都带有女字旁,比如姬、姜、嬴等。周武王叫姬发,是姬姓;姜太公,姜尚姓姜;秦始皇嬴政,姓嬴。这些古姓都带女字旁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的影响。

(嬴政)

这里我辟一个关于姓氏的谣言:“姓来自母姓(女性),氏来自父姓(男性)”?我认为这是谣传!

上面说了,姓最初确实是以母系氏族的女性血缘开始。但氏不是父姓社会才开始的,也不是源于男性,氏也是母系社会的产物,也是起源于女性血缘关系。

姓是大部落的共同标志,氏是部落内分出来的小氏族。母系氏族社会执行的是族外婚制,“同姓不婚”。随着部落人口规模的增加,部落中就出现了许多小氏族,所以“大姓”之下有“小氏”。

比如,上面举例的姜太公,姜尚,姜姓,吕氏,所以又称吕尚。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据说就是姜太公的后裔。

所以,姓氏都是起源于女性,最初都是受母系氏族社会血缘关系的影响。之所以现在我们大多数是以父姓为姓,那是因为我们现在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父系社会。

当然了,现在男女平等,所以有不少人给孩子取名是父姓加母姓的复姓。

扯远了,回到汉字中女字旁的问题。

三、只有女字旁汉字,没有“男”字旁汉字

“姓”为什么是女字旁?我只想笑笑,很简单“姓”拆开是“女生”。因为只有女性能生孩子啊,不服的话只能让男性去改造一下,然后生孩子吧。

这真的与重男轻女无关,据我了解至今也没有“男”字旁的汉字。我觉得这无法申诉,除非你能自己造字不然没法解决。

仓颉造字,仓颉好像是男的吧,不过他也没有发明“男”字旁的汉字。

姓,这个字怎么解释?我引用一下书本原文《说文解字》:

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而赐姓。

我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尊崇祖先,讲究孝道,从母系氏族社会走来,自然要尊崇女性。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文化,自然也打上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烙印。

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女娲造人的故事,所以怎能不以女字旁来标记和铭记祖宗?因此,汉字出现许多女字旁汉字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西方文化和我们不同。同是造人,我们的神话依旧是女性造人,西方神话是男性造人,造出了夏娃,是上帝造人。

但西方是字母,我们才是汉字。

文人鬼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与交流评论。你的点赞、评论与关注都是对我的支持!

3. 办白事常用的有那些汉字?

大家好:我是魅影手写,很高兴为您回答:

当然也就不说古代、近代,只说当代也就是现在。

我经常给乡党在文房书写,常见我们当地是这样的:

1.白事大门常用:见样图1 。

2.迎饭:用大字:样图7。

3.背纸:用:图3。

4.出纸用:样图4。

5.供奉牌:样图5。

6.讣告:一般用的样本:图6

7.七单样式:图8,9。

8.两扇大门各粘贴祭和奠样图2和图7。

9. 致 悼 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今天是我们最亲爱的母亲病故出殡之日,我首先代表全家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真诚的谢意。 母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多灾多难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

我们的母亲生于1941年十一月初六,正是日本人侵略中国,进行烧、杀、抢三光政策中,这样时期她出生了。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渡过了她的少年时期。解放后,母亲读小学、高小,到1959年参加了纺织厂工作,在厂期间,她工作积极,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62年正赶上国家自然灾害,母亲姐妹多,家庭困难,已到结婚年龄,经介绍于1962年与我父结婚。婚后,接连生下两男两女,最不幸的是我哥11岁,我1岁多的时候,我父病故。这时母亲才32岁。全家大小六口人的生活压在了母亲的肩上,在这种状况下,母亲含辛茹苦,忍饥挨饿,挣扎着每一天。几年后,经亲戚介绍来了一个挽救生活的大救星,1974年与继父尚子荣结婚,减轻了母亲肩上的担子,随后生下三弟宝龙。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长大,在母亲的领导下修建了3院房子,母亲的功劳有目共睹,功不可没。

在1992年要紧关头,继父患绝症离去,又一次给母亲沉痛的打击。

我的母亲一惯教育我们勤劳、真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母亲思前想后,绞尽脑汁,完成了儿女们男娶女嫁的职责。

已得肝病14年的母亲今年不幸得了胰头癌,但是,母亲在恶病的折磨下与病魔作斗争。母亲的毅力和做事坚决果断的性格令兄妹和邻里所敬佩。

但是,最终子女们想方设法也挽救不了母亲的生命,离我们而去。

母亲的离去是我们全家的一大损失,我们要牢记母亲的教诲,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努力建好各自的家庭。

请母亲放心,一路走好,安息吧

10.花圈中央也常用“奠”如:图7.

11.花圈上常竖写:如:叔父大人千古!叔侄:某某某 敬挽。

12.过三年:大门对联黄纸换成红纸(有图不便发)。

注:不同地方,可能有所不同。

4. 谁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草书大师?

在中国书法史上真正的草书大家是张芝、张旭、怀素!三位草圣!

但是书法史上综合实力还是书圣王羲之为第一!董其昌评书圣书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为古今章法第一!米南宫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古今法帖第一!书圣王羲之自己论自己的草书弱草圣张芝,论自己的真书强真书祖师钟繇!书圣的真行草古今中外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都顶礼莫拜之杰作,是古今中外书法史上的主线,雄视古今,妙手偶成,韵高千古,备精诸体之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谁学谁受益匪浅!

5. 知道汉字又不知道拼音?

谢邀答!

一、点击打开手机浏览器:

二、点击浏览器上端“搜索”框

三、点击输入界面左下端的输入法图标:

四、选择“手写键盘”模式:

五、手写“淼”字“搜索”框内出现所写文字:

六、点击“搜索”框右端的“搜索”按钮,选择并点击“淼怎么读”这一搜索项:

七、查阅到“淼”字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后,再点击方括号右端的“小喇叭”状读音按钮,还可听到“淼”的人声读音哦!

当然了,也可查字典或请教他人哦。

怎么样?如果觉得简单易行就点个赞吧!

6. 如何解释?

「年」这个字确实有点特殊,特殊在哪里呢?

首先,汉字的「年」,确实给人一头雾水,从字形上很难看出字理何在。

现代汉字学引入了一个「理据度」的概念,以此将汉字分为三类:全理据、半理据、无理据。

那么,「年」在文字学上叫做「无理据」的「记号字」。

如果以部首索引查字典的话,「年」应该怎样查?

《康熙字典》竟然将其归入「干」部,我估计是不得已的办法,《新华字典》也沿用。

其次,「年」是个常用独体字,一般常用独体字往往会变成汉字常见的偏旁部首。

但是,极其反常的是,几乎没有汉字以年为偏旁部首。

只有几个极其罕见冷僻字以「年」为部件,都不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内。

比如「哖」,是生造的方言字,是地名「噍吧哖」,在中国台湾省台南县玉井乡。

先解释第一点,为什么「年」字是这样的构形?

先说结论:因为汉字「年」从汉代隶书到魏晋楷书阶段,产生了讹变,完全丢失了字理。

(篆书过渡隶书叫隶变,而蚕头燕尾的隶书变为横平竖直的楷书叫「楷变」,大致发生在三国魏晋时代,目前从传世的碑帖来看,钟繇、王羲之这些人,大概起来很重要的作用,为楷书立下了法度。)

我们先看《说文》的解释:

年,穀孰也。从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

再来看「年」的古、今文字演变过程:

【引自: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册中,页638】

《說文》的解释基本是靠谱的,「年」的甲骨文、金文从「禾」从「人」。小篆从「千」。

(「千」的古文字就是「一人」的合文,「身、千」一声之转,借「人身」之「身」,表数量「千」)

甲骨文和金文以「人顶谷禾」之形,会意「人收割成熟的谷物」,而商周时谷物是一年一熟,所以,很自然就能引申出「年岁」的意思。所以,「年、稔」是古今字。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孔颖达疏:「年训为稔」。

甲骨文中经常出现「受年」一词,【受年】也就是【收年】:丰年好收成的意义。

比如《合集36975》:商王占卜北、西、南、东,四个地方的土地是否能受年(好收成)。

汉隶还有点「禾、人」的遗留,到魏晋楷变、南北朝的魏碑,就完全讹变成一个独体字了:

汉隶:

晋代王羲之兰亭帖

汉代以后各种碑刻上的年字: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年」其实是「禾、人」的讹变,形成的一个独体字。

其实,从「禾、人」的汉字还是很多的。「年」的构形其实跟「季、黍、香」相同。

最后,交代一下另一个问题:

「年」中的「人」是义符,也是音符,因为「人、年」古音相同,至今很多南方方言「人」的发音跟「年」一样,比如:吴语上海话,闽南语等等。

我永远记得小时候去上海的时候,跟上海孩子一起玩,他们那种浓浓的优越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阿拉是商亥年,侬是夯哈年(我是上海人,你是乡下人)。

二、三十年前上海人,恨不得把上海人三个字刻在脸上。香港人觉得大陆人都是「阿灿」,上海人觉得上海以外的人都是乡下人。

上海城乡结合部的青年韩寒说的用油条洗脸的余秋雨,也是上海人(祖籍浙江余姚),在他的《文化苦旅》的散文集中,那种上海人优越感一览无疑。余秋雨大概就是今天说的油腻中年男。

看来「油腻男」是韩寒发明的。

我至今耳朵对上海话特别敏感,三公里以外都能听出来,总觉得上海话像打机枪一样,特别是上海大妈说的时候,给人一种市侩、刻薄、尖酸的感觉。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听出吴侬软语?

总之,上海油腻男余秋雨,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上海话俗,南京话土,北京话油。

7. 吉字怎么写才漂亮?

吉,这是一个深受大众欢迎的汉字。甲骨文字形中,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这个会意字,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因此《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吉,善也。

吉字怎么写才漂亮?下面告诉你好看的行草书写法,并作书写技法解析:

1、唐 · 高闲 · 千字文残卷:

这个字写出了水平,首横微微上翘,翻笔向上,再以长横,连带而下写一口字,并不封口,左疏右密,显得很有气韵,妙哉!

2、王羲之写法:端庄娴淑,饶有韵致。

3、明 · 张弼 · 千字文:呈纵势,下半部分成为一个整体,特别口字并不封口,写成曲线,耐人寻味。

4、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保留了章草的意味。

5、明 · 文徵明 · 乐志论

此吉字写得雍容华贵,气象饱满,佳作也。

6、明 · 黄道周 · 临王羲之誓墓文

上半部分放纵,取斜势,下半部分收敛,形成对比之势。首横和最后一点,一横向上,一点向下,取呼应之态。

以上6种写法,是历代书法文献中的精彩之作,每一个都具有作者的创意和匠心,可以取法学习。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8)
中国油画人物志(朱春林的油画人物作品)
上一篇 2023年11月23日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在杭州和生活在金
下一篇 2023年11月23日

相关推荐

  • 马化腾的女儿照片(你见证过哪些神梗的诞生)

    网络世界,神梗层出不穷,往往旧梗还没退烧,新梗又脱颖而出。旧的不说了,盘点一下2020年的各种神梗吧....

    2023年11月05日
  • 国产卡一卡2卡3卡乱码(手机上的steam怎么又乱码了)

    国内到steam通过的cdn加速,弄cdn不稳定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其他共用同一条线路的服务器触发了关键词屏蔽导致被临时断网。切换网络环境是一定概率有效。...

    2023年11月08日
  • 路由器怎么用啊(路由器家长控制怎么设置可以用微信qq)

    直接说答案:运营商采用了光猫一体机(兼备了猫和路由的功能),但建议采用“光猫桥接+路由器拨号”进行组网,让光猫只负责光电信号转换,路由器负责拨号组网,两者分工,合理分配光猫和路由器的硬件资源。光猫...

    2023年11月14日
  • 天津交通广播(天津交通广播2015年3月)

    歌曲:It'sNoGoodToBeAlo..歌手:BrandonHeath专辑:《LeavingEden》复制歌词下载LRC歌词〖It'sNoGoodToBeAlone〗...

    2023年11月17日
  • 肉桂卷(山姆肉桂卷怎么样)

    山姆肉桂卷的口感非常棒,清甜而不会太甜,外壳卷的海绵质地比较蓬松,口感香脆,而肉桂的味道则使它更加美味,是一款很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2023年11月26日
  • 儿童画端午节(大家觉得经典的中国绘本有哪些)

    我整理了一些中国风绘本,觉得都还不错。中国唱诗班绘本由同名动画改编而来,非常经典。全套分为《相思》《元日》《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四本,创作者从动画数百幅图中精选48幅,深度挖掘出动画没有呈现出的人物心声,画质细腻,意境高远,有很深的文化...

    2023年11月28日
  • 酸菜鱼用什么鱼(酸菜鱼适合用什么鱼)

    黑鱼的鱼肉富有弹性,肉厚色白,红肌较少,没有间刺,味道非常鲜美,并且嫩中有一定的爽脆感,是做酸菜鱼性价比最高的鱼,没有之一。...

    2023年11月29日
  • 初见照相馆小品(如何评价于震孙茜白宇帆等在2023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初见照相馆)

    都说过了没有看春晚,早早就睡了,三观自己看仔看电脑手机,至于,于震这个演员是演敌特片的电视剧比较多,《初见照相馆》不知道是啥意思了,但是以前的照相馆都是国营企业了,拍的人头照,婚纱照都是一流水平的。...

    2023年11月30日
  • 在线花店(花店可以开在家里吗)

    只要你的家周边人源来往多(自己的房子),比较闹市街边,就完全可以装修一下了开一家花店,而且还不要租房费。现在开的花店除了能有实体店直接卖还能在网上卖的,买花的人大多数为小年青,情侣,年青人,另外还有周边一些人开业来实体店里定购花的。...

    2023年12月04日
  • 中国好声音腾讯(中国好声音那英战队为什么要换导师)

    在综艺节目萌探谈谈案中,那英已经说明,节目录制完就会拍戏进组。腾讯视频也公布了好想好想谈恋爱续集《好想好想》的预告片。虽然中国好声音盲选阶段那英参加录制,但之后的录制那样没有时间。...

    2023年12月05日
返回顶部